(Mark Steyve)
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认知科学教授Mark Steyve研究发现,在线脑力游戏练习可以使 70 多岁甚至 80 多岁的人能够像比他们小 50 岁的人一样进行多任务认知。考虑到当今的日常信息冲击,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一系列认知障碍疾病,这将成为一项越来越有价值的技能。
Steyve 和他的同事与美国在线益智游戏公司Lumosity 合作,提供各种作用于日常大脑训练的在线游戏。在 2012 年至 2017 年间玩这些游戏的数百万人中,研究人员随机抽取了大约 1000 名用户的表现。他们发现,大多数年长且训练有素的玩家能够达到或超过不常玩的年轻用户的表现。
这项研究结果最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Steyve表示,医疗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使我们能够活得更久,通过对大脑持续性的维护,则可以很好地提高认知能力,延长我们的黄金岁月。
无独有偶,在2019年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大会上,“数字药物治疗脑疾病”引起了广泛关注。全球知名脑科学研究机构陈天桥雒芊芊研究院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表示,VR游戏辅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一期研究,并且收获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反响。
毛颖教授说:“通过情景交互,佩戴者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对他的计算力、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视空间、结构能力等,可以进行多项认知功能的刺激训练,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笔者认为目前依然无法笃定的说游戏究竟会给大脑结构带来何种影响,各路专家学者们论据充分却得出了相反结论。大脑结构在生活中可能随着很多事物改变,而游戏只是其中之一。不管这些改变是否有益,我们都无法从根本上掌控其影响,所以把所谓的大脑结构改变全权推诿给游戏,并以此批判似乎并不严谨。
三、随心所欲不逾矩:“适当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看了这么多相关研究,笔者继续掉书袋引经据典意义不大,毕竟沉迷影视、沉迷麻将、沉迷消费……沉迷任何事物都会影响现实生活是一个过于简单的道理,“沉迷游戏有害”的批判重心永远都是“沉迷”。
作为游戏玩家笔者明白让偏见作鸟兽散需要过程,无数家长朋友问:”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游戏设计之初的本意是不是让人沉迷?”事实上我们不能奢望所有游戏都饱含积极意义,但至少大部分游戏都并非旨在绑架玩家的时间。
举几个例子,
《东北大学加龄医学研究所 川岛隆太教授监修 锻炼脑的大人的NINTENDO SWITCH锻炼》(简称“脑锻炼”),尽管名字有点像日本轻小说,但确实讲明了游戏来历。
川岛隆太教授专攻人脑活动机制方面的医学研究,这个与任天堂合作的游戏系列,贯彻了川岛隆太教授“每天10到20分钟的阅读、写作、计算等练习,能有效激发前额叶皮质活性,改善大脑记忆、判断、思考、分析等方面能力”的理念。
“脑锻炼”由多款小游戏构成,猜拳、算数、数箱子、数鸟、记忆照片、手指计算等等,这些简单易懂的游戏模式并不会消耗玩家太多时间,如同上述川岛隆太教授的理念一样,整体氛围寓教于乐,并且快速游戏下许多模式都支持双人游玩,如果一起尝试本作,其中的陪伴感和娱乐性不正是父母子女间所必要的吗?
除了亲子活动,电子游戏在其他领域同样展示出非凡的人文关怀。Operation Supply Drop(OSD)是一个美国非营利组织,专门向战场上的士兵和伤兵赠送电子游戏。Games to Grunts是OSD 的退伍军人游戏计划,目前已通过数字下载向军事社区成员提供了超过 130 万个电子游戏,帮助了超过 1500000 名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及其家人。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