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游戏当中的几款杰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去除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规则束缚之后,探索一个自然生长的社会的可行性。这些规则不单指狭义的法律道德,也包括物理规则、进食和生老病死的约束。
它们的存在,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给日常无比熟悉的实际生活注入一个新的观察视角。
有些东西如果硬要给没见过的人形容是很难的,但人类语言有一种厉害的武器,就是比喻。我们说某个东西“像什么什么一样”,组合起来一看,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实际看到了一回味,发现对了,这些比喻说得真形象。
开放式游戏,就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比喻”。虽然具体规则有差别,但有虚拟货币系统的地方,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发生通货膨胀或紧缩;有人口流动的地方,就可能发生文化交流,混血杂居,甚至是瘟疫流行。
有的开放式游戏,比另一些更接近于建设一个平行于现实的人类社会。《模拟人生》是最著名且坚持到现在的游戏,而世纪之交很火爆,后来沉寂了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则试图将现实中的各个行业和部门都复制进去,创造一个由虚拟形象交互的社会。最出名的时候,一些国家在《第二人生》内设立了“大使馆”。
《模拟人生》的理念类似于《黑客帝国》(the Matrix),玩家在游戏的交互为他们提供第二身份,且虚拟和现实可以完全分割。《第二人生》对外界的影响更为深远,《夏日大作战》(Summer Wars)讲述了一个完成体的“第二人生”——OZ 被黑客侵入,从而获得操控现实世界的权限的故事。《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世界观则介于两者之间;人们可以拥有不同于现实的身份,但却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实际的商业活动,理论上完全可以在虚拟世界自给自足。
对待这些游戏,不应该把它们视作单纯的视频游戏,以游戏的管理规则来监管。相反,应该视其为拥有图像交互界面的社交网络。
这种思路可以解决非常多的困惑,也让如何执法变得清晰可见。现实社会的执法人员以“警察”身份进入玩家,或者交由开发商、运营商等代为行使职责,都能非常清楚地向玩家传达虚拟世界中现实规则的延伸。
这也是长远帮助游戏良性发展的道路,让游戏现实化和让现实游戏化是殊途同归的。那些对社会规则还原度较高的游戏,甚至可以担当真实社会“数字孪生子”(Digital Twin)的重任,将现实中一些不可能做社会实验(因为会违背伦理)的情况,在游戏中做沙盘推演,以防我们真实经历的生活遭遇同类重创。
本文来源于:航通社
本文转载来源于:旅法师营地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