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续故事之前,先来说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电影。
相信你可能会注意到电影在简介里这个“惊悚”的类型。
没错,《俄罗斯方块》的确是一部“政治惊悚片”。
那么,作为一款游戏,俄罗斯方块又怎么会和“政治”挂上钩的呢?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的诞生历史,几乎是整个八十年代世界全球化的最佳写照。
由于游戏诞生于苏联时期,而当时游戏的制作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Alexey Pajitnov)在创作游戏的时候,使用的是政府的公用电脑。而程序员们所创作的知识产权,是属于政府的。
所以严格意义来讲,在当时,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的版权,实际上是属于苏联政府的。
在这个前提情况下,《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能够在欧美等国家出售,更多牵扯到的还是苏联政府和这些厂商之间的版权纠纷。
于是,在了解情况之后,亨克来到了苏联处理涉外软件交易的部门——“Elorg”。
一开始,对罗伯特钻合同漏洞并不知情的亨克,向负责人展示了自己在任天堂游戏机上研发的《俄罗斯方块》。
但很快政府表示并没有授权过任何游戏机的版权,并且认为亨克是个“小偷”。
于此同时,和版权有牵扯的另外两家——罗伯特和镜报软件的老板儿子凯文,为了夺取游戏的版权同样都来到了苏联。
于是,关于这场夺取版权的纠纷,才正式搬到了明面儿上。
或许看到这里你会感到奇怪:
为什么这场混乱的版权纠纷,俄罗斯方块的创始人会一点也不沾边儿?
就像上面提到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实际上政府才是苏联生产的新“发明”的唯一所有者。所以只有政府才有对外销售版权的权力。
实际上对他本人来说,能不能从中获益并不是他最在乎的。
在《游戏结束 任天堂的全球征服史》一书中,帕基特诺夫说到:
“在他看来,这正是自己和大多数西方人的关键差异。在西方,经济回报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标准,而“对我来说,能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玩到我的游戏,就是最好的回报。”
作为一个“重要但又不重要的人”亨克并没有向其他商家一样无视帕基特诺夫的存在。
或许是因为对于开发游戏者的惺惺相惜,亨克开始接近帕基特诺夫,而在相处中,他们也通过游戏开发过程找到了很多共鸣。
而在现实中,他们俩也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并且在拿到版权之后一直保持着好友的亲密关系。
现实中的亨克和帕基特诺夫
彼时的亨克还有两个需要击败的“BOSS”。
一是拥有最初版权的罗伯特,还有一个是实力雄厚的镜报公司。
就像上面提到的,他首先指出了罗伯特签订的合同中的“漏洞”,继而让苏联政府借着出售“掌机”的噱头,暗中纠正这项合同。
结果就是,急着抢夺掌机版权的罗伯特在情急之下签下了这份合同,不仅因为信誉问题没得谈,连游戏机的版权也失去了。
而另一位就没那么好处理了。
事实上,镜报公司正和苏联的一位政客暗中勾结。
面临着国家即将消亡的局面,他想要把版权的费用放到自己的钱包里然后离开国家。
而由于他强大的手段,镜报公司对于拿到游戏的掌机版权是势在必得。
但他们万无一失的计划在最后却失去了效用——因为镜报公司资金周转紧张,无法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交付定金,而他们的勾当最终也被暴露出来。
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他们的计划最终破败。
在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之后,亨克最终通过自己的诚意和信守诺言的态度拿到了这份版权合同。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