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各路纷争不断上演,原教旨主义者和新教人士一度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咱们熟悉的“鄙视”“踩头”“互喷”在论坛和社区频频出现。但好在开发者们大抵还是顺应了商业逻辑,玩家和市场确实需要更加先进的作品。
于是为了避免争端,一个新词应运而生“Roguelite”。原教旨主义者用它去形容那些不够正统的 Roguelike 游戏,Lite 可以理解为轻量级简单版等等意思。这类作品同样符合“柏林准则”中的部分定义,但是它们往往放弃了纯粹用字符构筑画面的思路,转而采用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美术风格。
此外 Roguelite 游戏也没有那么严重的死亡惩罚,可以永久升级或解锁技能,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删档重来。虽然依旧是可以无限重玩,但剧情故事方面会给出一个明确结局。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知名作品《盗贼遗产》(Rogue Legacy),本作自 2013 年发售之初就自称 Roguelite 游戏。但很明显玩家是诚实的,没有人愿意一直玩字符画面的游戏,轻量级并没有带来歧视和偏见,本作一度成为 Steam 销量榜首就是最坚实的数据支撑。
类型融合的东风将 Roguelike 吹进寻常百姓家
在我看来从《盗贼遗产》开始,“柏林墙”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当然这其中有开发者和玩家选择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名为类型融合的东风助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Roguelike 游戏的处境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武侠小说。光芒万丈的前辈巨头已经写完了他们的故事,并为这类作品定下了基本框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珠玉在前,后继者想要获得认可总要给出点创新,总得像藤本树所说的那样,添加一抹“奇幻色彩”。
所以随着时代的东风,融合各种要素就成了必行之路。任何你能想到的玩法同 Roguelike 相结合都会诞生出一种全新的游戏模式,它们既不是 Roguelike,甚至连轻量化的 Roguelite 都算不上了。
不过好在市场和玩家是诚实的,什么游戏好玩我们就玩什么,这个真理亘古不变。近年来融合了弹幕射击的《挺进地牢》、融合了卡牌构筑的《杀戮尖塔》、融合了类银河战士恶魔城的《死亡细胞》、融合了挂机类游戏的《吸血鬼幸存者》等作品,都凭借过硬的质量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纵观这些作品的核心体系,其实并不能说是完全脱离了 Roguelike 范畴,它们舍弃了既定规则下的种种机制,简化机制的同时也降低了上手门槛。
还是以《吸血鬼幸存者》为例,我相信哪怕是没有接触过 Roguelike 作品的玩家,也能很快理解这套自动攻击、自由移动、升级构成的玩法。10 分钟玩明白,30 分钟通关的设计,显然符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如今无数人高喊“电子阳痿”,这种短平快的刺激,给予玩家充分的正反馈,让你在午休期间就能“重振雄风”,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何乐不为呢?
于是就这样原本小众硬核的游戏模式,走入了平常百姓家。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