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不少在本世纪前十年入宅的朋友们,应该都对那个年代的“现象级动画”有些印象。
横贯2006-2008三年的《鲁路修》,2011年的《罪恶王冠》、《fate/zero》,2013年的《进击的巨人》……
这些现象级动画题材各有不同,完结之时收获的评价也不甚相同。有的被捧上神坛,有的被嘲笑烂尾,有的在多年之后才见识它真正的终局。
不过,在开播的那会,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顶流”。
身边看动画的观众、不看动画的路人一时间纷纷开始讨论这些现象级动画,这甚至会让你有一种“全世界都在看XXX”的错觉。
近年来,这样的现象级动画越来越少见。即使偶有出现,和之前那些老前辈相比,影响力也稍差些火候。
当代许多“霸权”动画的保质期只有一季,到了第二季,“拉新”的能力就已经降了很多,基本只剩下老观众撑着讨论度。
而我们在评价一部动画的时候,也越来越多地用到这样一种话术:这是一部适合XX厨的动画。
机战厨、百合厨、党争爱好者、腐向cp爱好者、芳文厨、jo厨……
观众群体被各种各样的标签细分,然后被不同细分品类的动画安排得明明白白。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动画技术日新月异,优秀的动画也并没有绝迹。然而,现象级动画却越来越难得一见。
这到底是市场的选择?还是创作者的选择?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现象级动画消失的背后原因。
01
类型文学
芳文轻百、后宫向、腐向、异世界、机战……这些各不相同的标签间互有重叠,一部动画往往会被打上多个标签。
在我看来,打上了这些标签的动画,其实就相当于打上了“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等标签的小说。
这些面向特定受众群体的动画,就是动画中的“类型文学”。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