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像《风云》里“成也风云,败也风云”的揭语,卡普空沦为“卡婊”的最大导火索也是“生化危机”。2000年《生化危机 代号:维罗妮卡》在世嘉的DC(DreamCast)平台独占发售,但后续销量并不喜人。一年后,卡普空决定在原版游戏基础上增加新内容,以完全版的形式登陆PS2平台。因为“生化危机”独占购买DC主机的玩家无疑被伤透了心,而世嘉的DC后续也在主机大战中失利退出历史舞台,成为生命周期不长的时代眼泪。
无独有偶,2005年,《生化危机4》发售,最初计划由Nintendo GameCube独占。“生化危机之父”游戏总监 三上真司 与任天堂签订了独占协议,甚至宣称如果本作登陆其他平台他就切腹自尽。然而GameCube平台发售的前作《生化危机0》销量不佳,卡普空决定不顾三上真司反对,在GameCube版本尚未发售时便宣布游戏将登陆PS2平台。这不仅间接导致了三上真司之后离开卡普空,也让“提头来见”成为伴随三上一生的梗。
如果说上述行为主要伤害了游戏厂商和平台商的利益,那么除此之外,没有玩家希望为同一款游戏花两份甚至多份钱,我们付出真金白银之后厂商也理应交出完整版的游戏。但大家熟悉的:黄金版、年度版、终极版、完整版……总之完善主要内容的功能和模式,添加新玩法、新故事的版本,在卡普空旗下的游戏中实属家常便饭,甚至原本4:3的画面改为16:9又能推出一款“新”游戏。尽管这种情况如今已经屡见不鲜,但在当时无疑促进了玩家群体中人人喊“婊”的“盛况”。
口碑逆转并非一蹴而就,优质游戏挽回玩家的心
尽管“Bitch”并非褒义,但它也从未代表游戏质量劣质。进入新时代,卡普空没有像其他厂商走上制作抽卡手游的圈钱之路。创始人 辻本宪三 甚至表示,不少公司通过这类手游大幅延伸了业绩,但这种概率不明的抽卡机制让玩家花去许多不必要的金钱,这或许会破坏市场,正是如此卡普空打算只凭最先进的游戏而非“开箱”、“抽卡”赚钱。虽然《街霸:对决》和《鬼泣:巅峰之战》这些手游的推出隐隐有打脸既视感,但其实它们只是IP 授权作品,个人认为在卡普空决定大刀阔斧转型前,开发资源依然倾斜在主机游戏领域。
“先进”是个非常模糊的形容词,但或许近年来,卡普空用实际行动给本词做出了详细定义。落后的音画表现会被时代进步所抛弃,失去独特的游戏性则会让玩家陷入无聊体验,两者兼顾是为“先进”。口说无凭,让我们以作品举例,看看近年卡普空是如何稳扎稳打挽回口碑的。
2017年1月24日第一款RE引擎制作的游戏《生化危机7》发售,此前使用MT Framework引擎开发的游戏明显不能满足玩家们对本世代游戏的画质需求。所以和游戏项目同期起跑的还有新引擎项目,耗时一年半的开发,RE引擎包含了多种新的图形和渲染技术,输出4K分辨率、HDR、VR模式,人物、衣服和物体通过三维摄影进行扫描等等,可以看出《生化危机7》照片级别的画面质量已经颇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