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我们也不能放弃那些让自己生而为人的东西。”
— — — —《地铁2033》
现今科幻作品繁如星辰,其中不乏燃烧自己照亮后人前路的优秀代表。在笔者心中,《地铁》系列的地位尤为特殊:它像一颗无法反射光芒的黯淡星辰,在夜空中用孤独的自旋留下一段段寓意晦涩的引力波。后来者只能尝试理解,并在对俄式末日论以及弥赛亚精神的思考与悲悯中砥砺前行。
近似现状的末日预言下人类最后的曙光——小说《地铁 2033》、《地铁2034》
关于原著小说
二战卫国战争时,莫斯科地铁在地下五十米,最深处甚至达到了地下100米的地底世界中为苏联人提供了完美避难所。曾有50万人与此躲避空袭,妇女儿童都在站台附近的车厢内过夜,据说整条莫斯科地铁系统至少可以容纳400万人避难。在市中心的库尔斯克站,旧苏联时期的标语依然随处可见。
或许正是这样的“地铁情节”催生了《地铁》系列游戏,而其源头则要追溯到德米特里·格鲁克夫斯基著的《地铁2033》以及续作《地铁2034》小说,“2033”的副标题是: 比2012更贴近人类现状的世界末日预言;“2034”则是:人类最后的曙光。
原著小说奠定了游戏俄式文学基调,悲剧内核的故事正是一切根骨所在。本作一反常态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一笔带过,笔者开篇期待的宏大战争场面实际上只有故事结尾的三枚导弹。
因为战争我们的视角转入地下,莫斯科交错的地铁站成为硝烟后的港湾。人类没有学到教训,依然彼此斗争,殊不知地底世界却不再是自诩伟大的人类们随意掌控的后花园。其他种族介入刺激着仅剩的人类依靠一个个地铁站,过上了部落式的小聚居地生活。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