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意识"是指引的权杖,偶尔也是伤人的利剑。它沾染上了傲慢之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优越感。当正道的光洒在路上,那么它也许就能让人好好把评测写,怒火中烧八百丈,立刻又手敲键盘抛下鱼钩使劲演。如果把基本感觉分为幸福、悲伤、恐惧/焦虑和愤怒四类,那么优越感似乎就是源自于焦虑和愤怒的混合体。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总是针对鄙视链争论不休,因为辐射出的情绪一部分是向外的愤怒,而另一部分是向内的焦虑,不光需要得到外界的认可,同时也少不了自我内心对所认可的某物价值的确认。
我们自己所热衷的,既是阶梯,也是藩篱。大数据让我们困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之后,早就根植心底的"东方主义"长势也变得更加猛烈。
"东方主义"是萨义德在著作《东方主义》提出的一种观点。大意可以概括为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刻意将"东方"假设并建构为异质的、分裂的和视之为"他者"。接着再从自己"西方"的角度推测这种"他者"的行为规范和逻辑准则。"东方"很容易就被放到了对立面,并且一直活在假定之中。也就说,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真正的"东方"可能早就充斥了头脑中诞生的偏见和错位认知,"我"依然对它一无所知。
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无法从这类游戏获得乐趣的玩家,以上大概就是我的"东方主义"(笑)。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精力来思考圈内这些大大小小的破事儿,毕竟,量大管饱,时不时还能整点儿新花样,对于占据这个绝大多数的玩家(或者圈外人)来说,已经能够感到满足。况且,并不是每位玩家都能体验到让他真正腻烦的部分,毕竟大多数游戏的通关率都在30%左右。烂尾家常便饭,看了开头再换一盘,更何况还有不少打折仓鼠党——我都买了游戏,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玩。
快要到了收尾时刻,遗憾的是我无法在短短几千字内给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能解题答案,想来如果要把老生常谈的"存在即合理"作为结论倒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消极地把复杂的成因及结果简单归因总是快乐的事,如果还能贴上熟悉的标签归类更是乐上加乐——不过比起这些,我更希望文字带来了可以思考的余地。
仔细一想,如果这要是一条先验的定律,所有的推理、恐怖甚至是恋爱题材的作品恐怕都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这类题材真正所需要的就是铺垫的过程。而它的内部逻辑也如同先有果再寻找因,可是脱下裤子从来都不是为了再穿上做准备,而是发现找到了涩图。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
凭借短视频的趣味性和广泛的传播力,许多像“赶尸”一样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大众接受并成为具有普遍吸引力的文化现象。
Fake News
看完有种我也成了女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