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游侠网征稿活动投稿作品,作者:季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2014年对于育碧来说是难熬的一年,想必很多人都记得。那年里,育碧的两个大作《看门狗》和《刺客信条:大革命》都受到了评论界的猛烈抨击;前者因为缩水,后者则因为层出不穷的BUG。
但是在同一年里,育碧推出了一款充满艺术感的小游戏——《光之子》(Child of Light),并且收获了IGN9.3的高评价。这款可能最不像育碧作品的游戏在当时收获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如果说一年中发行的各类游戏数量繁多到如同海洋,那光之子就是一颗在那年的海洋中闪耀过的珍珠。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颗珍珠的缘来,以及它背后到底凝聚了怎样的艺术风格。
光之子——一部IGN给出9.3高分的美式JRPG
2012年,育碧出了一款至今仍被人称赞的杰作——《孤岛惊魂3》,这个带着癫狂黑暗气质的准沙盒游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孤岛惊魂3》在风格上颠覆了它的前作,而这个改变的幕后推手之一,就是它的剧本主笔Jeffrey Yohalem和创意总监Patrick Plourde。Jeffrey同时也是《刺客信条兄弟会》的主剧作家,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作者毕业于耶鲁大学的英语文学系,可以看出他的剧本深受经典文学的影响。例如在《孤岛惊魂3》中,剧情明显蒙上了一层康拉德的《黑暗的心》(同时也是电影《现代启示录》的原作)的色彩,不论是犹如越战中的扭曲丛林,还是慢慢被野蛮征服吞噬的人性。
Jeffrey认为孤岛3是他生涯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作品,但创意总监Patrick就不尽然了。在一次采访中,他透露说自己对孤岛3其实并没有太多兴趣,一开始他甚至不想加入制作团队。只是因为育碧向他保证如果他能完成孤岛3,就会有机会制作自己的项目,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讨论的游戏Child of Light。Patrick一完成孤岛3,就找来了搭档Jeffrey,给他看了一些概念画作和设定,成功将Jeffrey拉入了伙。
第一位靠影评获得普利策奖的已逝影评人罗杰.艾伯特曾经一口咬定说游戏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第九艺术。然而,或许更值得铭记的是科幻教父阿瑟克拉克的箴言: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说一件事有可能实现,那他很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绝对不可能成功,那他多半就大错特错了。至少光之子的起点就是纯粹的艺术,起先,Jeffrey和Patrick手上只有一些《最终幻想》画师天野喜孝的概念图,以及《最终幻想》和《天使爱美丽》的配乐。随后,他们找到了同样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女音乐家Cœur de pirate,让她在没有demo和详细企划的情况下谱写出了光之子的配乐,当时Cœur de pirate才产下一子,自然会对光之子表达的主题产生切身体会。
母与女,成长和坚守,死亡和新生,这是光之子剧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