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当我们谈到游戏评分时,第一反应就是发行商与游戏媒体间种种勾当。但事实上即便是作为购买游戏的我们也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情感而影响到游戏的评价。
2013年发售的《美国末日》因其卓越的电影化叙事手法、精致的画面以及触动人心的剧情,一经发售后就震惊世界,全球数十家著名游戏媒体纷纷为其打出了10分满分的评分,并在评价中也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一向“高冷”的Gamespot却仅仅为这款游戏打出了8分的评分,随后不少该作的忠实粉丝涌入游戏的评论页面破口大骂,并指责Gamespot此举不过是为了凸显自己特立独行的“装逼”行为。
Gamespot此举究竟意欲何为我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玩家来观看评测却并非是作为自己购买游戏的参考,他们来到这里仅仅是为了寻找认同感。为的是和其他人分享体验“神作”的喜悦,而当他们看到Gamespot将一个冰冷的数字8印在自己心目中神作上的时候,也无异于在践踏着他们的审美。
“人们只相信那些他们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试想若干年后,一个从未接触过《美国末日》的玩家来到这个页面时,看着上面明晃晃的8分的评价以及评论区如山呼海啸般的谩骂时,他又会做出怎样的判断呢?
鞋合不合适,永远只有脚知道
有人曾说:“评价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主观,而主观就意味着不公平”。古人亦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即使有着明文规定讲求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赛事中,人们还是会因为规则制定本身、裁判执行的是否到位等各种因素而产生质疑,就更不要说全靠个人自觉的游戏产业了。
2015年3月,游戏媒体Eurogamer宣布放弃对游戏的10分制评分,代以一句话评价和“推荐”、“精品”和“避免购买”3个标准,对此他们说道:“分数欺骗了我们,欺骗了你们,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公平地代表游戏本身。”
无论以何种角度去解释,由个别的几家“意见领袖”的几个分数来决定一款游戏品质好坏这件事本身就是不靠谱的。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呼吁的游戏试玩版重要性的原因。游戏终归是互动的艺术,无论其他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都不如你亲自体验个个把小时。我们不能指望所有游戏的发行商都是CDPD,更不能指望所有的游戏都是《巫师3》这样即便放在steam库里不玩也心甘心情愿为它买账的精品游戏。
但如果发行商能够在两个小时的试玩版中牢牢地抓住玩家,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而做到这点之后就又可以跨过游戏评测媒体这一环,让玩家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游戏评价,游戏媒体的评价业务也就可以正式退出历史的舞台了。
少为人知的FFyasueda的半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是懂lsp还不够,还得懂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