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是,历史对于陶谦的定义除了汉末大臣之外还有一个“割据军阀”。
在出任徐州刺史后,陶谦没像刘表那样成为地方豪强的傀儡,在徐州做刺史的几年里,他一边怀柔收编当地豪族臧霸、孙观,一边积极派出麾下的丹阳兵支援公孙瓒对抗袁绍韩馥的河北争霸,一边还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等周边统治者拥立平叛黄巾有功的大将朱儁为太师,意在共讨李傕,奉迎天子。
同样是怀柔,幽州牧刘虞最后被公孙瓒推翻杀死,陶谦治下的徐州却很少有地方大户造反,他不但在徐州这个四战之地立足,甚至安稳地将权力过度给了刘备,我想这多亏了当时陶谦的“拳头”够硬。
能看出来,当时已经60多岁的陶谦也有一颗想要逐鹿中原的野心,而能够支撑他这份野心的最大助力我想就是丹阳兵。
在之后,陶谦引刘备离开田楷前来投靠的“鱼饵”就是数千丹阳兵,最终刘备也刷脸带走了部分丹阳兵,这支部队陪伴着老兵刘备四处挥洒热血,最终帮助他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
不止是陶谦,在父亲孙坚战死之后,失去了根据地的孙策便是靠着他的舅舅,时任丹阳太守吴景提供的500丹阳兵东山再起。
在后三国时期,东吴的著名权臣诸葛恪,在早年也曾出任丹阳太守,他进入丹阳深山,剿抚并行地收编了十万山越人民,这支亲兵在多年经营之后,还在诸葛恪的东兴之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令他闻名四海。
就算是以北方樵县为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曹老板,也曾到丹阳募兵,可以说当时绝大多数诸侯都以拥有一支“丹阳强军”为傲。
丹阳强军为什么这么强?
这多亏了丹阳郡在地理上的区位优势。
在《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中有如此记载:“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东汉末年的丹阳郡属于扬州,放在今天大概是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西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的位置。
这里的地形多以丘陵、山地为主,当时并没有足够可耕种土地,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因此居住在这里的也多是些逃避赋税的流民,对于普通丹阳人来说,进山要和民风彪悍的原始部落山越民族竞争,出山要面对官府的镇压围剿。
由于当时军制以募兵制为主,即有仗打仗没仗种田,不存在专门练兵一说,因此士兵本身的素质基本决定一切——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险恶边疆,反而成为了盛产精锐战士的天然福地——西凉军阀集团就是在东汉与羌人的反复交战中磨砺出来的,还有被刘备赞叹为“西方上兵”的白毦兵等等。
除了民风彪悍,丹阳当时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铜铁矿产地,当地人民私自打造兵器、甲胄成风,大规模的械斗屡禁不止,这说明丹阳人在平时也能够接受基础的战争训练,拉出去就几乎是一支完整的战斗力。
你会发现,当兵几乎是老天爷赏给丹阳人的一碗饭。
只不过,除了丹阳本地人陶谦、半个本地人诸葛恪之外,你很少会听说有诸侯去组建一支由丹阳兵为主要战斗力的兵团。
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
就算是曹操这样杰出的军事家,所招募到的丹阳兵也会在短时间内反叛,甚至差点断送了他的乱世之枭雄的道路。
对于需要将“忠诚”放在第一位的士兵来说,前身是流民、有一定的武力值、还不好教化,丹阳兵的种种特性,注定了他们只能接受本地军阀的培养,或者当短期的雇佣兵在局部战场发挥奇效,难以成为真正的职业军人。
这一点负面效果,在《率土之滨》新推出的兵种“丹阳兵”中也有体现——丹阳兵的特性会能够让他们在前两个回合拥有很高的战斗力,在两回合之后,失去了属性加成的丹阳兵就会变弱不少。
有意思的是,《率土之滨》并没有赋予丹阳兵“负面效果”,而是赋予了丹阳兵一个“先buff后变弱”的机制,并没有全盘否定丹阳兵的素质,也并非一味吹捧这一兵团,而是让他们在部分需要速攻的场合下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在日常使用环境中又需要考虑不小的负面作用,不得不说也完美符合丹阳兵在历史上的形象。
可谓是将游戏机制/玩法照进现实/历史的最好诠释。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