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问题一股脑都甩给政治正确这个黑洞,其实很多问题是没有办法好好聊的。
我只是粗浅玩过一些欧美角色扮演类游戏,但在我看来,欧美与东亚在游戏角色形象上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欧美的创作者同东亚创作者在游戏设计思路上的不同。
欧美对于角色的把控,就像他们对世界观的构建本身一样,更加侧重于真实,可靠,严肃。
所以说,如果把欧美游戏女性的“丑”一股脑的推给“政治正确”,其实有失公允。
举个例子来说,在上世纪8、90年代,《龙与地下城》等TRPG在欧美玩家群体间风靡时,规则书上描绘的小精灵女性和暗精灵女性的形象,就是相当掉san的。
而在一次采访中,记者询问B社的游戏总监陶德·霍华德(制作过《上古卷轴》系列和《辐射》系列)关于WRPG和JRPG的看法,而陶德所说的,我相信能够代表现如今大多数欧美游戏和日式游戏的区别。
大小姐,无数《老滚》玩家的梦中情人
陶德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对JRPG并不感冒,认为他们的故事过于浪漫和儿戏,而自己所追求的,是一种严谨,真实的游戏体验。
的确如此,欧美的一众RPG确实没有JRPG那么多的热血和友情元素,主角没有拯救世界的梦想,刻画更多的是角色和社会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态度的确涵盖了大部分的欧洲游戏制作人。
这种力求真实理念不仅贯彻到了大多数欧美游戏的机制设计中,在美术领域同样适用。对于真实的追求,使得很多欧美游戏,对相貌的消极因素都进行了还原,无论是高耸的颧骨还是扁平的嘴唇,你都能在他们的游戏中轻松发现。
说的就是你,木精灵
我想,正是这种游戏设计理念的根本不同,才使得双方的女性角色会出现巨大差异的原因。而政治正确这事儿吧,可以说是让欧美游戏的女性变丑的“助燃剂”,但至少从角色扮演类游戏一侧来看,它并非是主因。
在我看来,欧美创作者对于写实的追求,就像一种模因一般互相影响,使得他们在女角色的颜值上,比起中日韩来说,原本就没有那么惊艳。
当然,这里也不乏例外——在政治正确风潮之前,古墓丽影的劳拉的确是主打香艳性感的。毕竟没有哪一个考古学家会穿着背心和热裤下到古墓中探险。
90年代可是有官方御用的劳拉模特来扩大玩家群体的,劳拉也因此成为了第一个跨界的游戏角色
因此不仅仅是女性角色,你看看欧美和日本做的三国角色之间的区别,就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写实的风格本就不容易让人惊艳,欧美政治正确风潮加剧了这种差异,让“一眼普通”变成了“一眼丑”,这才诞生了埃洛伊、拉万这些邪神。
别误会,欧美玩家看到这些角色同样是要摇头的,只不过他们的制作者似乎并不愿意,通过美化角色形象这种简单的方式去赢得玩家们的青睐。
我没有说这两者谁高谁低的意思,不过对我来说,这其实是一件好事。当市面上同时存在不妥协的美术风格时,美型的风格才会找到自己舒适的区域。这种自然而然的生态,正是我需要的。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