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错过了一个开局闪电战的机会?马元义的时运不济
相比桃园三结义的演义而言,真实的三国故事似乎少了些浪漫色彩,但在我看来,其实真实历史的韵味,往往会藏匿在一些细节当中。
就好比说,其实黄巾起义,差一点就让三国不会成为“三国”。
要聊这个故事,我们还得把时间线再往前拉一些,比如说汉灵帝光和七年的184年,黄巾起义开始之前。
二月初的一个夜晚,黄巾方面,马元义一度在洛阳城中坐立难安。
在此之前,他的恩师张角通过《太平经》内含的理论知识,创建了崇尚土德的“太平道”,号称能用符水和咒语来化解灾民的病痛。
“天公将军”张角
在近乎无偿的治疗策略下,的确有不少民众的病患(或许依靠自身的免疫能力)被痊愈,太平道因而得到了相当多民众的支持,甚至不少富户都对太平道教义笃信不疑,愿意变卖家产来追随张角。
张角的“太平道”起于冀州钜鹿,在民众的口口相传之下,“天师”的名望很快散播到全国各州郡,收获信众无数。这些信众被编制成了三十六“方”,每一方由一名渠帅总领,而马元义,就是其中一方渠帅。这个由资深信众组成的班底,成为了张角发动武装起义时所倚仗的力量。
《率土之滨》作为老牌地缘战略游戏,对于黄巾军的壮大过程采用了一个相当精准的机制来比喻:招揽。
黄巾阵营的势力是一整个利益相通的共同体,而当这一阵营的玩家击破了其他阵营的城池后,不但可以掠夺资源,还可以将其强制招揽进己方阵营当中,很形象地模拟了历史上黄巾军“染色”的过程。
张角的信众不仅包含了疾苦民众,其中部分信众甚至在朝廷都有着至高的地位,其中就有在汉灵帝朝廷翻云覆雨的十常侍,张让、赵忠正在此列。
他们,正是马元义想找的人。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太平天师张角广泛传播的一句谶语,也是早已布下的行动暗号。
当中的“甲子”,指的正是光合七年这一“甲子年”,而马元义作为洛阳方面有着众多人脉关系的沟通点,所负责的正是和十常侍形成内应,在洛阳城内以墙上写下的“甲子”为号,一触即发,里应外合,在起义后就瞬间直刺帝国心脏。
背负着这样沉重的任务,马元义当时想必焦虑而又兴奋。倘若这一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三月五日在邺城起兵后,他将和其余六洲的黄巾兵团一齐发力,由他控制洛阳切断指挥枢纽,其余州郡侵城掠地,东汉国祚将被闪电攻势一举拿下。
只不过,这份等待过早宣告结束:推开宅邸大门的不是黄巾义士,也不是十常侍的联络人,而是汉灵帝的禁卫军。
由于张角另一位弟子唐周的密信告发,张角与马元义布置好的“斩首”行动功亏一篑,最后,马元义被车裂,而张角只能在谋划败露后草率于二月起兵,没能在三月五日这个暗合太平道天数的日期开始行动。
这一天,刘备才刚过完元宵节,曹操还在焦虑自己的仕途,他们不会知道,三国的第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在一位弟子的决意下,被悄然扭转了。
我想,这种临时被“背刺”的体验,或许很多《率土之滨》的玩家——尤其是管理层的玩家也都经历过。
不过也可以放心的是,在实际游戏当中,以“黄巾”阵营开始游戏的玩家,彼此之间将默认结为同一阵营,可以实现全阵营连地,且彼此之间无法互相攻打。透过这样利益共同体的设计,《率土之滨》对玩家行为作出了相当有力的引导。我想,至少在黄巾这一派系当中,率土之滨的玩家可以心无旁骛地和其他同盟并肩作战的感觉。在纷繁诡谲的率土战场上,这份体验还是相当新鲜的。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