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在调查飞机失事的原因时,人们从那张目击者的照片和飞机的残骸中找到了原因。
(目击者)
在那张照片中,人们惊讶地发现123航班用以维持平衡的垂直尾翼有60%被吹飞。
在后来找到的黑匣子中,能够明显听到飞机尾翼炸裂的巨响。
用声波图分析后,便可看出三处明显的波动。
据后来的分析,第一处波动缘于飞机压力舱壁被撕裂,第二波动是垂尾从内部被撕裂的声音,而第三处波动,则来源于机体最后部分的碎落。
当飞机攀升至7000米时,机舱内压力增大,压力壁面板因金属疲劳而崩裂,使客舱内部和机尾外部产生极大的压力差。
这个崩裂使机舱内减压,而高压冲入了垂直尾翼,将尾翼直接吹飞,连同上方的液压线管一起扯断,令飞机失去控制。
在那之后,机组人员依旧顽强地与失控的飞机斗争了近半个小时之久,这在后来的事故模拟中,最好的飞行员也仅坚持了十分钟。
至于压力舱壁为什么会发生金属疲劳,这还得追溯到1978年6月2日。
当事机自东京羽田机场飞往大阪伊丹机场,在伊丹机场着陆时因角度过大导致机体尾部触地,进而导致机尾受损,同时造成25人受伤。
事后修理尾翼时,原本应该用一整块接合板连接两块面板,并各用三排铆钉固定的处理工作,被代以两块不连续的接合板,一块上面有一排铆钉,另一块也只有两排。
这使接合板抵抗金属疲劳的能力大幅下降。
原本这两块不合格的接合板的极限飞行次数是10000次,但事故发生时,已是这架飞机的第12319次飞行,远远超过了这两块金属板能够使用的最大限度。
此外,在事后的报道中,日本自卫队的救援工作也是莫名其妙。
据消息称,在123航班坠机后,原本有一架美国空军C-130运输机曾想要参与救援工作。
他们发现了坠机地点,并将位置报告给了日本当局,还希望先空降两名人员到山上查看情况。
但不知是何原因,运输机飞到了一半却收到了“返回基地”的命令,随后日本自卫队宣布接手此次搜救工作。
然而,由于飞机失事位置在山区,加之当日下雨,晚上能见度不高。
陆路搜救队以“认为生还无望”,并山区危险为由,又在据事故现场63公里外的村庄耽搁了一晚上。
少为人知的FFyasueda的半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是懂lsp还不够,还得懂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