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这艘航母开起来已经很不容易了,但别急,游戏对玩家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得利用一艘航母,打下地图上整整64个小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对手,从敌方占领岛屿上的地面单位,为基地护卫的驱逐舰、潜水艇,到总是能绕过你船上弱智AI操控的防空火力,来“舔”你甲板的敌方无人机。
如果你是一个人玩的话,在这艘航母上,你要扮演的角色很多,既是发号施令的指挥官,是负责监视雷达的通信兵,是让航母朝着目标动起来的舵手,也是操控舰上火力管制系统的炮手,就连游戏中两栖战车、无人机,也常常需要你亲自上手。
▲光是给这些作战单位指定目标,有点呆傻的AI可能并不能很好的实行
是的,除了宏观的战场大局之外,你也能——也常常需要扮演一个大兵,打开载具控制,你就可以进入载具的第一人称,和指挥部队比起来,亲自上手操作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面对不同的敌人,也常常需要航母、无人机、两栖战车的海陆空联动配合。
在指挥战斗之外,你还要考虑很多运营的问题,你的航母并不是核动力的,它有燃料和导弹的限制,你需要为航母的动力、火器管制、维修等系统调节能源的分配,你不能一直动力拉满,也不能随意的“全弹发射”。
那你肯定也很好奇,《航母指挥官2》有工作室的“原班人马”背书,既有拟真的代入感也有玩战术的策略性甚至可以和朋友联机众乐乐,为什么它依然只值75%的“多半好评”?
大概在仔细地读完了新手教程,并且跌跌撞撞打下了游戏中第一座小岛后,《航母指挥官2》就展现出了它最拧巴的地方——因为不懂得资源管理,或是有点“火力不足恐惧症”,你的航母没油了,飞弹也都打完了,而在一款强调拟真体验的游戏中,并没有靠岸之后一键泊船加油搬运物资的服务。
举个例子,《航母指挥官2》有着即时战略游戏生产、管理资源的玩法核心,导弹、燃油只能在基地里消耗资源进行生产,生产需要耗费现实中的时间;
游戏中的补给必须得靠驳船搬运,而光靠一艘驳船完全填不满你的“大胃王”,就算把驳船的数量拉满也常常需要多次往返补给物资,这也需要消耗现实中的时间,就算停在基地边上,燃料从0%加到100%,把船上的导弹仓库填满大概需要半个小时,更别提当攻下出航攻打其他岛屿被拉长了补给线后,运输资源的时间会变得更长;
而在补给期间,除了在自己的航母上瞎逛把每个房间都打开看一遍,感受制作组在这些奇怪的细节上下的努力和刷甲板之外,你几乎没有任何能做的事。
这就像把一局本该1小时内能打完的RTS游戏,被延长到了几十个小时,所以大概率很多人也和我一样,打3,4个岛,体验到这款游戏比较前期的部分,然后就失去耐心了,这个世界上应该还没有任何人的膀胱,可以大到支撑起连贯地打完《航母指挥官2》的一局游戏。
▲但U1S1,把它当成一款普通的策略游戏,时不时打开玩上一会儿,《航母指挥官2》的体验并不算差
作为一款没有抢先测试而是直接发布了完整版的游戏,我们大概是见不到制作组对于玩《航母指挥官2》的玩法进行返厂维修了,明明是有一个跨越了30年依然极具创意的玩法支撑,就算加入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联机,这个游戏并没有成为一个“爆款”,而这个30年之后重组的开发组,大概率又要解散了,这是聊完了《航母指挥官2》为我带来的快乐之后,有些让人感到唏嘘的部分。
当然,它的结局也并不绝对,比如...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