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当中“测验”环节的小游戏我觉得还算有趣,需要在有限的点击次数里拼出最多的词缀组合,从而获取到更高的分数——但它也是本作在试玩版里能玩到的唯一一个小游戏。
这稍微令我有些不解。玩过《中国式家长》的朋友们,肯定对其中的“家长晒娃大战”和“塞红包推辞战”这些国内特产梗有印象,在晒娃大战里,娃目前习得的技能可以作为招数打出,还附带了一些养成对战的感觉。但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要素,都没有出现在《美国式家长》中,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亲子对话……
而且说教意味很浓……
老实说,比起妙趣横生的小游戏,这些只有寥寥无几选择肢的对话不但内容不够精彩,也只能算是个小插曲,比起原版中很能让人get到点的“隔壁王奶奶”或者“喜欢晒的邻居”这些要素,显得很不接地气。
再者,明明说好了这里是90年代的美国的中产家庭,但孩子到6岁开始读书,游戏中却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家庭活动,连美国电影里必备的聚餐、野炊都没有,给人感觉是去掉了原版接地气的部分,却没有加上“美国版”的新要素。一个90年代的美国的小朋友,能玩到怎样的玩具,他的童年会有怎样的娱乐,这些其实是我好奇的,但本作并没有给我答案。这种内容的缺失,让《美国式家长》玩起来显得很有些苍白,而育成部分本就粗糙的玩法,也在这种苍白中被放大了。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