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人》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对场景细节的打磨,精细的贴图让游戏中每个物品都显得相当真实。老旧的木门上爬满了斑驳的纹路、残破却字迹却清晰的标签、破碎的老旧屏风、铺满花纹的壁画、鬼打墙时变幻莫测的铜镜......写实的物件更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
当然,每样物件也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初进殷府时牌匾上的“威扬六合”暗示了主角身处于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清末时期;安全屋上香也大有讲究:唐宋之后,线香就开始大规模在本土佛教大规模普及,而对于游戏中里“三炷香”其实有许多解释,根据香谱粗略判断,杨明远所上之香为小莲花香,寓意“三日之内吉事和逢”,这与安全屋所处的环境与剧情都十分吻合;此外,《纸人》中用来封印的武器(要用魔法打败魔法)金刚橛作为藏传佛教的辟邪法器,在元清两代也大量流入,足以见得制作人在历史考究上所下的功夫之深。
不过,《纸人》也并非没有缺点,相反,这是个优缺点都十分明显的游戏。首先,《纸人》的引导并不是非常完善,这就导致许多不擅长解谜的玩家卡关,如果像《纸马》或者《神海》这样的游戏,卡关会让人休息片刻,顺便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但如果让玩家在如同阴曹地府的诡异世界里反复试错......对不起,我柜子动了。
其次在于主角自带的“老寒腿”属性,主角的行进问题真的让人抓狂,再加上玩家对线索掌握不够,在反复的绕路中玩家的耐心会一点一点被消耗。
《纸人2》里的夫人是我玩下去的动力
但瑕不掩瑜,正是《纸人》这样优秀的作品,让我开始对国产恐怖游戏抱有希望。
起死回生
除了《纸人》之外,还有一款曾在国内十分有名的恐怖游戏——《港诡实录》。在中国元素的打磨上它并没有《纸人》细腻,但却胜在叙事的精巧上。它诞生于那款不能说名字的游戏之后,而叙事手段与其拥有太多相似之处。
"盂兰",在梵语中意为解痛苦、救倒悬。在佛教中,人们燃灯供奉佛前以报父母之恩解脱十方孤魂饿鬼终生。在现在的香港和东南亚一代,每当盂兰节到来之时,人们总会相信通往阴界的大门将会敞开,无数孤魂野鬼从虚无之地涌现人间。
游戏的故事正是发生在盂兰节当天,三件相互关联的惨案,三个流传已久的民间怪谈,被执念所创造的幻境串联起来。而玩家作为一名探秘记者,需要将游戏中散落一地的线索搜集起来,才能最终拼凑出全部真相。
唐楼与粤剧戏棚较为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而最让我满意的是作为解密机关而设立的“笼中屋”,让人不禁联想到《核舟记》里所述“的工艺品。
从剧情上来看,《港诡实录》对民间流传的怪谈也进行了充分的加工。比如第一个剧情“鬼妈妈煮饭”,牙医依靠邪术将妻子的牙装在患者身上,最终导致妻子殒命;而“花旦分尸案”里,人偶师试图让死去的爱人复生,却因道行不够遭到反噬,创造出一个不伦不类的蜘蛛怪物。这两个“人而肉白骨”的荒诞故事,又岂能仅仅存在于虚拟的游戏中呢?
而今年发售的恐怖游戏《烟火》,应该是迄今为止最惊艳的作品。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