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冷水泼完,估计不少朋友要说,按照上述逻辑我们玩家岂不是没必要期待后续的真人化电影了吗?其实笔者认为也不然,仔细想想那些我们口中奉为经典的游戏作品,它们最大吸引力是什么?从电影角度考虑,好的真人化作品能否还原这种吸引力才是玩家评定改编优劣的关键。
(《生化危机2:重制版》游戏)
游戏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游戏性在评价体系中占据大量比例,依然以“生化”系列举例,生存恐惧与动作射击要素完美捏合在了一起,即便放弃对剧情和氛围的探讨,游戏性依然可以作为游戏驱动力,勾引玩家的好奇心。电影作为更为纯粹的视听艺术,也未尝不能用互动性营造出类似游戏性的体感。
同为恐怖题材的2006年《寂静岭》,电影配乐还原游戏原声,悬疑要素始终在向观众抛出问题,这种引领解谜的设计带来了极强参与感,看电影时虽然不能改变剧情但脑补后续走向的过程,与玩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大荧幕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氛围感,就笔者而言也足以找回“寂静岭”的味道。尽管故事走向有所改编,最终却没有落入借用IP元素完全推到重建的怪圈。这套成功的创作模式如果能被延续,并做到将游戏剧情流畅地串联进电影里,那么未尝不能得到令观众和玩家都满意的惊人效果。当然,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大言不惭地对电影创作指指点点难免有想当然之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2006年《寂静岭》电影)
聊完笔者心目中优秀游戏真人化改编的样貌,让我们说回《生化危机:欢迎来到浣熊市》。看完预告,对于本片,笔者并不认为是又一次把游戏当做流量密码,仅仅靠视觉奇观取悦玩家的拙劣尝试。从中我们能发现不少还原游戏前几代作品过场动画的镜头,保护伞公司并未进行过多描述,较为符合其幕后黑手的调性。虽然感染者型号亮相不多,但丧尸犬、“舔爷”舔食者的形象非常还原,服化道也努力向游戏靠拢,知名的“丧尸回眸”更是让人直呼“爷青回”。
尽管有诸多亮点,但笔者依然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安的味道。选角问题首当其冲,受限于所谓的政治正确,我们近年看到了太多不那么合理的选角,这位东亚人种的卷毛里昂未免与游戏相去甚远,说是毁童年也不算夸张。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有诸多反常的操作,诸如:“如果我们无法控制,全世界都会遭殃”的克莱尔形象,并不符合其女大学生的身份认知。这种不合时宜的改编,希望剧中能少一点......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