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第三人称恐怖游戏《修道院:破碎的瓷器》官方宣布游戏“反向跳票”,从原定的10月20日发售日提前至10月13日发售,提前一周发售。目前该作已于13号晚登录Steam平台。
作为一个恐怖游戏、恐怖小说和推理小说爱好者,自然也是对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兴致勃勃地打开steam平台,兴致勃勃地点开游戏,映入眼帘的红字“多半差评”瞬间浇灭了我的热情。
再点开其评论,我便被这铺天盖地的差评彻底打消了购买游玩的欲望。
不光Steam好评率低下,国外玩家也都在推特上吐槽,《修道院:破碎的瓷器》PS4版也是一团糟。
此前报道:“《修道院:破碎的瓷器》是系列作品的第二作,在系统上对前作(《修道院:受难的父亲》)做了进一步改良,通过引入新的游戏方式和叙述要素,为游戏内人物赋予更加动人的生命力,并为玩家在这场惊悚、恐怖的冒险中营造出前所未有的浸入式游戏体验,完美契合新玩家和系列作品老玩家的体验需求。”现在想来或许是开发商自卖自夸。
因为前作(《修道院:受难的父亲》,以下简称《受难的父亲》)的成功,理应对这一作满怀憧憬,未曾想过会因bug而打消了期待,本来对其充满信心的笔者的失落感由此可见。
我查阅全网,发现对恐怖游戏的评测远少于其他,那么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前作《受难的父亲》,如果《破碎的瓷器》开发商看到了其评论而做出改进的话,我还是会玩一下。
作为一款2018年的游戏,《受难的父亲》的画质算不上多好,那么其足够吸引和打动玩家的自然在剧情上。
众所周知之的是,恐怖作品往往都内藏一个悲剧的内核,因此恐怖游戏向来最不缺的就是悲剧故事,尤其是独立恐怖游戏,独立厂商在恐怖+动作要素中无法抗衡大厂的体验,于是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讲故事上。讲好故事是其在恐怖核心中所必备的一个元素。
因为故事有其合理的结构,角色有他们合理的动机,才能够使得玩家产生对情节的思考以此打动玩家们的心。《受难的父亲》便是这么一部追求在故事情节做到尽善尽美的恐怖游戏。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