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桌游公司欣然接受了这个版本,将其命名为《垄断》。而这位查尔斯·达洛也因为授权和“大富翁创始人”的头衔,成为了真正的大富翁。
最早发售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垄断》,恰逢全球经济大萧条,普通老百姓过得很难,这种环境成了《垄断》火起来的东风。
击败别人,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成为有钱人。这种YY般的游戏体验,让普通百姓得以精神上的慰藉,能迅速传播开就不奇怪了。
后来的七十年间,《垄断》和各种变体版本收获了上亿的销量,很多人由此赚得盆满钵满。
最为讽刺的是,作为真正创始人的伊丽莎白,却只获得了几百美金的创作费。
02来到中国的地产大亨
在外国人眼中,它的名字一直叫“Monopoly(垄断)”。当传到国内之时,如何给它一个信达雅的名字,成了引进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直接叫垄断,肯定是不太行的。
刚开始,在香港推出的第一版中文名称被翻译成“财源广进”,emmm,很有港味的感觉,不过和游戏取名的方式不太沾边。
很喜庆是没错了,但不像游戏
第二版翻译被改进成了“地产大亨”,开始比较像游戏命名的样子了。
这过程中,游戏在玩法内容上也做了一些“本地化”的调整,比如把原版中的美国地名,到香港变成九龙、新界等地段名,这样玩起来会更有代入感。(网友指正,下图是大富翁的卡牌游戏版本)
但说实话,这些都是六七十年代的故事了,离我们有些远,国内玩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大富翁”时代。
对刚成立的台湾游戏公司大宇资讯来说,他们就抓住了地产大亨电子游戏化的先机。
玩家和粉丝买账才是硬道理。
君の伪中国語本当上手
大伙真是不管多少岁都有一颗叛逆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