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逻辑严谨并包含着丰富体验的解密游戏
《飞向月球》的世界观设置在21世纪50年代的近未来,因此它对于游戏中科学逻辑的考究还算是比较贴近现代且能严谨的。
比如地球资源枯竭,人类选择用月球上的氦-3进行聚变发电,氦-3也并不是一种虚构元素,现实中的确存在,而且也是现在发现的一种清洁聚变原料,唯一不足就是地球上的氦-3实在是太稀少了,但根据月球观测的结果,月球上的氦-3储量保守估计在100万吨以上。
因此在月球建立殖民地,在当地直接开采原料进行聚变发电无疑是可行的。
那么该如何实现在地月之间的输电,《飞向月球》中选的是无线电力传输(WPT),通过微波发射装置传输电力,再由地球方接收,而WPT也是现在各个国家正在攻关的难题,日本于2017年开始,正在建设一个太阳能发电,并能无线传输至地球的空间站,只不过现在预估的每年10亿度电的产量,对比日本每年10000亿度的总产电量占比太少,无法短期内完成应用化而已。
很明显,《飞向月球》中的科技是基于现实中已有技术所做的美好展望,它既没有光子力、盖塔射线这样的虚构能源,微波输电也不是为了给高达的月光炮充电,世界观下的“科”明显是多余“幻”的。
在这段拯救地球的旅程中,我们所能体验的游戏内容是非常丰富且细腻的,比如亲自操作一次完整的火箭发射操作;
或是在空间站和月球上体验一段无重力下的太空漫步;
你甚至能在月面上驾驶着月面车奔驰一番,把它当成是一个太空模拟游戏,似乎也完全没有违和感。
但失重模拟器并不只是《飞向月球》的全部,冒险游戏中解密玩法是必不可少的,而将解密环节和无重力环境非常有意思的融合在一起,让这个游戏的体验感非常棒,比如下面这个布满带电的金属管的房间,接触3次这样的金属管玩家就会Game Over,如果单纯想要靠宇航服上的推进功能,在失重环境下进入房间最里层,把它当成一个动作游戏来玩,这... ...自然也是可以的。
但我们为什么要成为一个被重力束缚的灵魂呢?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倒转一下视角,当双脚踏在墙壁上时,这些本来是重重机关的带电金属管,直接变成了人畜无害的“装饰品”,这个融合了障碍规避和思维转换的谜题设计,我觉得应该给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