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娘化”或许来源于中国?
除去“萌”元素,“娘化”的含义是将冰冷的器物重新构成,展现出女性的身姿。如果照这样深究下去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古时候的中国,“娘化”这一概念就已经出现了。
搜神记后记中有一篇《鹿女脯》:淮南陈氏,于田中种豆,忽见二女子,姿色甚美,着紫缬襦,青裙,天雨而衣不湿。其壁先挂一铜镜,镜中见二鹿,遂以刀斫获之,以为脯。
大意是指一名姓陈的人发现两位美少女衣着华丽,下雨天却没有淋湿衣服,拿铜镜一照发现是两头鹿,于是就拿着自己的刀杀了它们做成了鹿肉干。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就会觉得那两头鹿有没招你惹你,而且鹿娘多萌啊,结果你倒好,直接杀了做成了鹿肉干。
《太平广记》里有不少器物化人的篇章,其中陈仲躬篇也有讲,一名被毒龙威胁的铜镜化身成为女子向陈仲躬求助,在趁着毒龙去见东皇太一的时候他偷偷把铜镜捞上来,女子道谢之后就消失了,之后他的仕途一马平川。
甚至在《西游记》里的白骨精和一众妖怪都是以人形出现,要不是大圣的火眼金睛,谁能看得出来啊。
或许这时候会有很多人问:“别人那是成精,和娘化还是有本质的区别。”道理是这样没错,古时候的小说大多数是借这些拟人的物品来对社会现象进行一些讽刺,比单纯的娘化的深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要说成起源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清朝的《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也描写了许多狐妖化人的场景(蒲松龄:我不是死宅啊!你可别乱说),在传到日本去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深刻的影响到了他们的文学创作,比如狸猫化人,猫妖化人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思想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现在的日本人。所以说我们能看到“娘化”的背后或多或少带着一些我们古时候文化的影子。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