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游戏界盛会美国E3游戏展在前段时间落下帷幕,EA、微软、B社、育碧、索尼以及任天堂几家游戏界的大佬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公布了各自在未来几年内的计划,俨然一派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场面。
与此同时,网上也流传着一张从2000年到2017年E3展台历年变化的图片,图片之中索尼与任天堂如两尊石佛,把控着整个E3展馆三分之二的部分,而最左边的部分则如流水一般被微软、B社、卡普空等几家大厂轮番占据,其中最令人唏嘘的无外乎世嘉,在2000年还未退出硬件之争的世嘉还能与索任两家分庭抗礼,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世嘉的“领土”也渐渐缩小直至彻底消失。
伴随着最经典主机MD(美版名为Genies),美国这片孕育了世嘉的土地也见证世嘉最辉煌的一段时光。
上世界80年代末期,任天堂的红白机(FC)在软件与硬件两方面都走向了成熟,以《超级马里奥3》、日本国民RPG《勇者斗恶龙》两员大将坐镇,一举拿下了彼时还未彻底成型的日本主机市场。
而刚刚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主机SMS的世嘉虽然凭借街机移植游戏的积累站稳了脚跟,但深知在日本本土已无法撬动任天堂宝座的世嘉,还是远赴西方来到美国拓展主机业务。
彼时美国刚刚受到了巨人雅达利崩坍而元气大伤,纵使有着任天堂跨时代主机NES(美版FC)的加持也难寻自信,世嘉正是借着这一空档快速拓展市场。
或许是因为世嘉最早的美国血统,来到美国后的世嘉并非像任天堂一般的以“救世主”的姿态俯视众人,而是积极开始与美国本土游戏厂商联系,进行一系列的本土化运营。
世嘉先是联系到了“苟延残喘”的雅达利,在外界看来雅达利才经历了因为那盘《E.T》所引发的灾难,多半会被在世嘉的胁迫下签订什么“丧权辱国”的协议。
但是,当时雅达利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卡茨却不这么看,他以MD价格太过昂贵而回绝了世嘉的合作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将公司全部的力量投入了16位的雅达利ST电脑的研发上。而在之后,卡茨则用加入世嘉北美担任CEO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当时的决定有多么的愚蠢。现在看来,倒和多年之后埃诺普“潜伏”诺基亚促成微软对其收购有几分相似。
话说回来,初来乍到的世嘉对一开始的碰壁明显已有打算,于是遭到雅达利拒绝后的世嘉马上转向开始联系起了当时依靠发行PC游戏起家的EA,财大气粗的EA先是开出了一个足以让世嘉咋舌的条件:放弃平台授权,这意味着EA所有的游戏都可以绕过世嘉直接发行在MD平台上,同时还无需向世嘉支付平台授权费用。
来自日本的世嘉深知任天堂正是凭借平台授权才牢牢抓住了所有第三方开放商的命脉最终才形成一家独大之势,所以二话没说当即回绝,作为地头蛇的EA倒也不在意,完全没有任何挽留之意,合作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没了下文...
然而没过多久,世嘉就灰头土脸的再次上门找到EA,原来那次被拒之后。EA可并没有表面上这般和气,他们开始私下破解了MD的版权保护,私自制造并销售游戏。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其他第三方开发商提供了一整套的盗版开发工具,这无异于彻底切断了世嘉与MD的命脉,强龙不压地头蛇的世嘉面对此间种种,最终只得妥协。
但事实证明,这次的“被合作”还是利大于弊,因为当时虽然《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之类的RPG游戏在日本混的风生水起,但还没有被性格直爽的美国玩家接受,美国人民最爱的还是爽快的运动游戏。这个情况,即便是几十年后的今天,看着EA那些年货系列也可知一二。
1990年一年,MD就在美国本土售出了超过100万台。不地道的EA也逐渐从PC游戏发行商逐渐向主机领域扩张,最终才成为了你我今天在E3上看到的那家全球数一数二的游戏发行商。
世嘉虽然开始被EA摆了一道,但最后看到MD喜人的销量也决定彻底抛弃在日本遵循的那一套游戏规则,甩开膀子在美国这片热土上耕耘了起来。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