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时与一位热爱游戏却身处于法律行业的女性朋友聊起了这个现象时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就简称她为啊蛎吧。
小编的内心只有工作呀,跟女PY在床上之时都不忘找素材!(假的)
阿蛎从她自身的体验和周围的变化来解释这一现象:他们那个时候的活动,比如跳皮筋、弹珠、斗鸡等等,和现在的电脑游戏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其实说白了还是主流文化的声音比较大。你说为什么这些年,游戏比以前好多了?因为最早接触电子游戏,玩游戏的人长大了。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呀!当长辈从主流文化退下来,那些最早接触互联网、游戏的人就成了主流文化。
阿蛎提到说长辈们玩的东西跟我们玩的电子游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那么问题来了,长辈们跟我们玩的是一样的东西吗?
何为游戏,游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上面提到早年的游戏文化根本不为国内传统文化所认可,那算是国内游戏玩家不被理解最严重的时期了。从电子海洛因到网瘾电击,社会对游戏的认识粗暴的停留在妖艳贱货的低胸海报、充钱砍人的血腥暴力上。
早年游戏海报的画风相当的统一,大乃至必不可少!
欧美的地区却是另一番景象:前卫的科技环境,自由的经济氛围,加上电子游戏独特的吸引力,游戏在欧美许多地区早已融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造人可不会每日造,但游戏却可以每天都玩呀。
套用一位游戏业大能的说法,在当今的许多欧洲国家,早已从晚上的造人活动转变为电子游戏娱乐活动。但是作为现代电子游戏的发源地和革命区,欧美地区的关于电子游戏的声音一定是最大的(傻狗小编历外拉同!)。
妹子可没有游戏好玩,各位熊第说对不对!
欧美著名的游戏设计基础理论教科书 Rules of Play 对游戏的基本定义是这样的:游戏是一个受规则约束,在人为冲突的激励下由玩家参与并得到量化结果的系统。
通俗点说游戏这个东西一定是由“人”来玩,有规则,有冲突,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
这一段定义已经近乎于直逼游戏本质并普遍适用于古今中外游戏项目,包括象棋围棋、扑克麻将、斗牛斗鸡、跳绳皮筋、乒乓赛跑、篮球足球等所有所有的游戏,当然也适用于电子游戏。
值得一提的是玩游戏这件事天生就是一件无聊的,没有意义的事情!游戏啥也不产出,它本质就是完全没用的,而这也是恰恰是它价值的体现(本篇并不深入这个问题,有兴趣的熊第可以自行搜索相关资料或给傻狗小编在评论区留言)。
哦吼~原来你们也跟我们一样,玩得是一样的东西嘛,那你们还好意思揪着我们来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