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玩过类似的钓鱼游戏,可能已经发现了,《Fishing Master》的大体框架,大概率脱胎于波兰手游公司Ten Square Games在2016年上线的产品《Fishing Cla/sh(钓鱼大对决)》。
用一句话概括,它们是“RPG化的钓鱼手游”。在游戏中,鱼的“血量”也就是耐力,玩家要通过QTE操作,让鱼力竭之后被钓上来。在《Fishing Cla/sh》里,玩家只需要点击收线,控制好张力就行。
而《Fishing Master》的操作会略微复杂一些:收线控制张力是基础,张力过大就会爆竿;除此之外,你还要通过左右摆竿来"遛鱼",成功之后会积累一格能量;积满能量就可以"爆气",在几秒之内无视张力持续收线,大幅削减鱼的耐力。
而且在很多情形下,游戏会有意放大操作空间,给“老年”玩家降低难度。比如起钩时,还会有一个额外的QTE环节,叫"刺鱼"。如果能恰好按到黄色区域,就能在开局对鱼造成大量伤害。而多停留一下你会发现,在时限快到的那一秒,之前疯狂摆动的指针是必定稳定在黄色区域的。
玩了不久,我就发现《Fishing Master》特别擅长像这样在各种细节下工夫,也让游戏的整体体验上升了一个级别。比如遇到稀有鱼类时,游戏画面会一下子变暗,上下边缘出现警戒线,气氛一下就到位了。
就整个过程的体验来讲,《Fishing Master》给人反馈很强烈,确实容易让人一条接一条停不下来。这几年钓鱼迎来文艺复兴后,这运动就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成了流量宠儿,动辄百万播放量。但现实中有精力/时间/技术去钓鱼的终究是极少数。用最简单的门槛满足一些玩家的小小爱好,确实是一个值得一试的路子。
而对于一般的游戏玩家来说,钓鱼是一个潜在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题材,《Fishing Master》像国内那样抽象的体感玩法也给国外玩家们跟贴近钓鱼的欢乐体验,《Fishing Master》在玩法上的这些细节,也让游戏很适合直播....
就是玩起来的样子实在是抽象,难免有时候被别人视为奇怪的“异端“,不过我觉得这并不影响大家对这款游戏的喜爱。毕竟,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带给人们快乐嘛,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找到乐趣,那就足够了。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