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茨威格是在巴西自杀的。然而电影中,古斯塔夫是在火车上怒斥纳粹,被枪毙在冰冷的荒原里。茨威格和纳粹叫板了一生,何尝不希望勇敢地站出来和他们抗争到底。但是现实里他没有勇气这样做。而电影里就不一样了,有传承人、见证人Zero,古斯塔夫要把这个种子保护和延续下去,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许,这是经过艺术加工后,茨威格最理想的结局。
德米特里家的打手是个牛高马大、少言寡语、出手残忍、效忠主人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男人,其戏剧形象就像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或者《007》里面的钢牙。他的戏就只有一个内容——追杀,杀人不见血。
直到最后雪橇追车一幕,才让人想起点什么,他停好摩托车,竖起雪橇,以几乎是军姿的方式站在原地喝威士忌。皮衣、军姿、杀人不眨眼、愚忠、恐怖、执行命令不动脑子,就是德国军队的写照,尤其是党卫军或者盖世太保的写照。
悬崖上垂死的古斯塔夫说到:"你这个可悲的怪胎","毛瑟枪咔塔上膛,军官欢喜呼喊",这就是在说德国军人了,要不然他怎么不说中正式、柯尔特或王八大盖咔塔上膛?
最后一章酒店里的枪战简直就让人忍俊不禁了,从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站位和手持的武器,就能看出隐喻。最开始是德米特里冲上楼,看见了古斯塔夫和Zero,然后给了个正面镜头,德米特里身穿黑色风衣,手腕上别着双闪电袖章,以一个很嚣张的姿态吼道:"'苹果男孩'在哪里?"这像不像希特勒1930年代的叫嚣?然后古斯塔夫来了句:"管你屁事。"于是德米特里说:"我要把你打个稀巴烂。"
他从脚底掏出一支枪,此时对拔枪、上膛、举枪、射击四个动作给特写,强调这是一把PPK。卡尔·瓦尔特兵工厂的PPK(卡尔·毕而瑟)是二战时最著名最先进的手枪,纳粹党于1931年夺得政权后,由于该枪械轻、小,便于携带,性能杰出,此型手枪主要配发给高级将领、非作战参谋人员、礼宾、盖世太保等。
接下来就是武器博览会了,一个武器代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阵营。
先是对面右侧冒出来一个人,探头观望,此时他拿的枪看不清楚,但是他大吼一声:"放下你的武器!"然后开枪掩护古斯塔夫。接着德米特里右边出来一个人,手持毛瑟盒子炮,不由分说就站在他身后和他一起开枪。
毛瑟盒子炮也称为驳壳枪,一战德国军警制式装备,后来被鲁格P08取代,二战时毛瑟主要出口给德国的盟国和仆从国,亦出口过给蒋中正以换取中国的稀有金属。在西班牙内战中也大量使用。
接下来Zero也拿出了一把枪,这把枪的特写镜头很长,仔细看是一把韦伯利左轮手枪或者恩菲尔德左轮手枪。二战时期只有英国军官才配备左轮手枪,这两种枪也出口给过美国和苏联。美国参战前主要使用的是英菲尔德来复枪,参战后才研发了柯尔特M1911手枪。所以Zero手里拿着英美制式武器,代表了英美阵营。
接着画面一转,古斯塔夫身后也多了一个持枪者,他拿的是一把托卡列夫TT-33手枪,这是苏联红军的制式手枪。
场面一度非常混乱,每个人都在互相射击。突然画面定格在德米特里和一个黑衣人身上,这个人留着胡子的形状,让人联想到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他手里拿着的是柯尔特左轮,这把枪就是美国的代表。
最后出场的长得像罗伯特·德尼罗的男子,手里握着的是毛瑟1910或者1934手枪,这两种都是袖珍手枪,一战时被美国大量进口,但作为跟班,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想分一杯羹。
可以看出,在这个枪战场面里,导演用每个人手里的武器代表了一个国家:德国纳粹、英国、美国、苏联、法西斯的跟班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在走廊里你来我往,对射不止。每个人的站位和出场顺序也别有寓意。
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很有特点,不是简单的线性或者跳跃式叙事,而是一种独特的回字形或者套娃式结构,这种结构在中东欧电影中比较常见,和片中的配乐一样,都带有浓郁的中东欧风格。这是因为茨威格和本雅明都深受中东欧文化的影响。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