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经过玩家的口耳相传,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早已沦为一段佳话,“三千越甲可吞吴”,类似逆袭的故事总不乏读者。但鲜有人知的是,坂口博信在2015年的采访上曾表明:其实当时根本没有那个意思,只是想以“FF”两个英文符号,4个日文英节为前提命名,甚至还考虑过《Fighting Fantasy》这样的名字。也就是说,虽说当时公司经营状况并不好,但命名与公司存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虽说这只是一场美丽的巧合与误会,但毋庸置疑的是,《最终幻想1》确实奠定了SE这家公司最初的辉煌,故事的真相在如今已不再重要,人们只要相信着自己相信的即可。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坂口博信会有想法制作《最终幻想》?接下来,我们将穿越时空,带领大家回到上个世纪,探秘《最终幻想》系列的缘起。
脱胎于西方的日式幻想:《最终幻想》诞生背景
如果追根溯源,JRPG正统其实并不在日本,而是在西方。西方对于日本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从明治、大正时期开始,西方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就几乎甚至渗透至日本这个岛国的方方面面,西方奇幻在日本人的精神娱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正浪漫”,西式与日式的混搭
这其中,有两部影响力巨大的重量级作品值得单拎出来说——《指环王》以及《龙与地下城》。《指环王》为游戏制作人构建了一套严谨、宏大而又充满魅力的奇幻世界观,密林深处的精灵、山洞里的矮人、张牙舞爪的魔族,许多现在你习以为常的设定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日本也以此为基础,结合DND玩法设定,创作出了本土的西式幻想作品《罗德岛战纪》。
也有同名动画与游戏,女主我童年女神
而《龙与地下城》这款桌游则为日本的游戏制作人提供了一套极度完善且具备超高自由度的玩法系统。以DND玩法模型开发的DRPG《巫术》《创世纪》等系列在当时的日本掀起了一阵奇幻游戏热潮。可以直截了当的说,《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等系列,都清一色是受了这些作品的影响才得以诞生。
《创世纪》
正如同我们在政治书上看到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世纪70-80年代是日本经济腾飞的时代,特别是80年代末,日本人均GDP甚至超过美国,东京土地寸土寸金,工薪阶层也能过上豪奢生活,史称“泡沫经济”时代。
典型的当时日本暴发户形象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