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故事背景置于中国古代,而导致朝代不分、各朝文化元素乱炖的问题,其实在《十二国记》《彩云国物语》也存在。只是随着近几年汉服文化在年轻人中的流行与喜爱,他们对《药屋少女》动画中的“唐宋明混搭风”一目了然就并不意外了。
国产古装剧——日本创作者的中国文化速成班
回顾以往日本ACG作品,《街头霸王》中有扎着丸子头、身着旗袍的春丽;《中华小当家》将麻婆豆腐等传统菜肴玩出了花;鸟山明则在访谈中直言没有《醉拳》就没有《龙珠》。丸子头、旗袍、中餐、功夫,这些要素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进入日本大众视野,一度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也理所当然地被应用在日本ACG内容创作中。
不过,当它们一再被内容创作滥用时,这些文化符号逐渐变得刻板,暴露出的其实是日本创作者对中国文化极为有限的认知。
如今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日本大众了解中国的方式更加多样,新的文化符号也随之出现。比如《LoveLive!Superstar!!》的中国角色唐可可就不是丸子头,不穿旗袍,最爱食物是前几年流行于日本的珍珠奶茶,而不是麻婆豆腐和小笼包。
相较之下,《药屋少女》这类作品创作难度远不止于运用几个中国元素,想要填满以中国古代为原型的故事背景,仅依靠创作者本身知识储备显然远远不够。巧合的是,近年来国产影视内容出海作品数量与日俱增,其影响到的国家自然也包括日本。文化内容的媒介发生新一轮的变化,其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对“中华风”内容创作产了新的刺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期间,出口至日本市场的国产影视剧多则十几部,少则三四部,六年仅累计82部。但此后国产影视剧在日本市场迅速崛起。2022年1-10月,日本CS频道的LaLaTV、BS11、银河电视台总共播出了181部国产影视剧,大大超过此前日本电视台一年引入的国产影视剧数量。
对于国产影视剧,令日本观众印象深刻的便是其与本土影视内容差异化的故事剧情以及精致的服化道。其中《甄嬛传》《琅琊榜》《延禧攻略》《如懿传》更是被反复播放。虽然国产影视剧故事背景同为架空,但仍会体现出时代背景特点,堪称了解中国文化的“速成班”,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既省时省力,又不必担心受众接受度。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流行日本的国产剧多以古装女性题材为主,剧中各种服化道、背景设定,便成为不少日本女性题材动漫作品“借鉴”的对象。
例如漫画家组合泷口琳琳创作的《新再生缘》就与《好女春华》《女医明妃传》不乏相似之处。
再比如《黑执事》夏尔与《延禧攻略》魏璎珞云肩装撞衫等等。
或许不难理解,将故事框架放到古代中国《药屋少女》在进行漫画、动画改编时,将中国古装剧里常见的元素进行混搭,一定程度上也与近几年女性题材古装剧大量出海到日本有关。
诸如这类小说普遍选择架空背景,正是为了作者发挥想象力,尽情创作,这也是为何中华风作品通常会贴有“幻想”标签。相对应的,其最好的食用方式也是当做普通奇幻故事。事实上国内大部分观众对这类作品都比较包容,除非和《药屋少女》动画一样,在已知原作者曾确认作品创作是以中国为参考的前提下,仍旧在宣传文案中使用“东洋舞台”这类字眼,有意模糊作品风格基调。
这种“去中国化”的概念偷换,在国内观众看来毫无疑问是“雷区蹦迪”。除了国内动漫爱好者聚集的社交平台,海外的推特也成了战场,国内网友大举“出征”,要求动画制作组给个说法。期间还有持不同意见的日韩网友相继加入,一时局面混乱无比。正片开播后,围绕这部作品的画风争议,可能会更甚于剧情、人物。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