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铁打的逻辑,就像是你拿到预言家以后所有的悍跳都是狼一样铁的逻辑,那就是不要“好为人师”,尤其是不要平白无故用一股“爹味”的话去说别人家孩子。
在我看来,这篇文章充满了爹味的言辞。
给我五分钟,让我告诉你什么是“人生值得”,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那么作者给出的“人生值得”与“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15岁的青春,是甜美的微笑,是悲伤与痛苦带来的磨练。
这些东西,也是对一个想不开的孩子最毒的毒药,但在这篇文章里,几乎被按头般的定性成了活着的意义。
同学关系紧张、师生交往不良。可能大家都很忙吧,各自照顾自己,不能分心与你。
这句话更是无耻。
照这么说,全天下的问题都可以归纳成“照顾自己很忙,不能分心与你”,这种连我这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都说服不了的话,要怎么讲给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听懂呢?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这并非是我强加给文章的某种“定义”,相反,写这篇文章时我参考了不少评论,为了让我的文字更容易过审一点。
我称这些话为“最毒的毒药”丝毫不为过,一个失去爱人的人最怕看见幸福的情侣,这种被称为“白熊效应”的情况让这些文字更加扎心。
实验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
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这就是白熊效应
哪怕是文章开头的麻浦大桥上的那些没那么爹味的真正温馨文字,在这些一些人眼里也充满了嘲讽:
“最近忙吗?去看看你爱的人吧”——我最爱的人已经不见了,我想见她
“累了吗?今天晚上好好洗个澡吧”——破产的我已经流浪许久了,看来是要洗个澡了
试图用这种公式化的、廉价的话语,挽留处于不同的、复杂的、绝望的灵魂,就是一种无耻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所以我很喜欢《海边的曼彻斯特》,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周围的人面对失去人生的主角时,他们懂得闭嘴,懂得给他一份安宁。
可惜,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懂。
流浪地球中有一句话,“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我们应该把“钻石”交到他们的手里牢牢握紧,而不是站得高高的,训诫他不要丢掉“钻石”。
大家都刷几遍了?
“我不是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