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直播中陈泽主动提到了“桌饺”相关的话题,然后便为了节目效果讲了个故事。
但这段直播经过“断章取义”式的切片后,“桌饺”故事的内容就演变成了“陈泽自己爱吃桌饺”。
而后网友更是“曝光”了陈泽本人吃“桌饺”的照片。
尽管陈泽自己曾经试图对这张P图进行澄清,但一心找乐子的大伙显然不会在意这么多,反而更加乐此不疲的玩起了陈泽的“桌饺”梗。
在陈泽无意中对“桌饺”进行推广之后,短视频平台上的各种“桌饺”恶搞视频也变得越来越多。
比如从“桌饺”进化出来的“地饺”
甚至是更加重口味的“厕饺”。
当然,这些视频更多只是玩梗博眼球的一种举动,而非真的想要将其定义为一种所谓的习俗(呕)。
但如果撇开跟随陈泽玩梗的这部分内容,“桌饺”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我想,单从这些有关“桌饺”的“科普视频”评论区就能大致还原这件事的真相。
不少东北的朋友都明确表示自己不光没见过,甚至完全没听说过所谓的“桌饺”。好奇之下我也询问了编辑部中来自吉林的天语老师,得到的答案是同样从小没见过“桌饺”这玩意儿。
评论区东北网友的澄清,似乎都在告诉大伙一个事实:无论“桌饺”是否存在,它肯定不是来自于东北。
可同样也有极个别朋友表示有过类似的经历。
能看到这位朋友的解释,和上面“科普视频”的内容是基本类似的。但考虑到绝大部分东北朋友都表示未曾见过“桌饺”的这种情况。
所谓的“桌饺”,似乎只在极少数家庭中出现过,但如此局限的范围让它远远称不上所谓的“东北习俗”。
但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在各大平台兴起了这种“桌饺视频”之后,所谓的澄清很难起到什么作用。反而是那些在“桌饺”的基础上“究极进化”的视频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能够看到的是,“桌饺”风波在朝着越来越低俗、越来越重口的方向发展。而且几乎绝大部分有关“桌饺”的内容下面,最终的话题总会从“桌饺存在不存在”这个话题,延伸到对东北的“地域黑”上面。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