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并没有所谓的网络电视,所以获取资源的途径全靠贴吧老哥指路或者在搜索引擎碰运气。虽然找片的过程十分坎坷,但求知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在这一刻显得尤为出彩,总之在那段时间里靠着最低 480P 分辨率的电影狠狠填补了大脑对于恐怖元素的空缺。像网友们津津乐道的《山村老尸》《双瞳》《凶榜》等排在恐怖电影前列的,我们自然是没有胆量沾染的,更多的是寻找一些符合现代价值观的带有恐怖元素的动作电影。诸如《僵尸先生》系列、《倩女幽魂》真人版以及《回魂夜》等看时心惊胆战,看后意犹未尽的影片才是怂人乐的首选。
在精神世界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以前不当回事的习俗或者习惯也在潜移默化间发生了转变。比如从小就被要求不能将筷子插到米饭上,但一知半解的说辞很难打消小孩儿心中的疑惑,直至看到林正英做法前都会在祭祀台上放三碗插了三炷香的饭,这才意识到这种做法背后的含义。同时这一行为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不同地方关于倒头饭的定义又有些许不同。像米饭的生熟;操作步骤是否倒扣;插一根还是三根筷子以及是出殡前祭祀还是下葬后祭祀等习惯都各有不同,看来即使成为了鬼,也还得遵从地区的习俗呀。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后来能够聚在一起看电影的时间越来越少,这项活动也在不经意间戛然而止,与之相对的则是祭奠习惯的传承。在经历过亲人寿终正寝,好友意外离世后,能够恰当地抒发情感的大概也只剩下清明和中元节这两个日子了。
以前要想给亲朋好友烧点纸还有些说道,讲究的会寻觅以风水或者阵图为根据放置刻有十二生肖外型焚纸坛的地方。家属需按照祭祀对象的属相来选择相应的坛子,在对照去世时间来选择何时开始烧纸。不讲究的就找个殡仪馆对着大致方位就可以开始了,至于放河灯的习俗,北方干燥的气候也不具备这种条件。
烧的东西其实也有差异,想表示表示态度的会购买印有金银色纸箔的土纸,并在家中将其叠成一个个金银元宝。想省点事的就买模仿现代流通货币制作的纸币或者银元,纸币上还要印上“冥通银行”“天地银行”等字样。这么看来外国友人想给家里人烧点纸,撒旦和耶稣还真不一定认识这来自中国的外汇呢。
鉴于当时大家都自诩粗人一枚,所以过程则能简则简。纸就是逢年祭祀路边买的那种最常见的印刷钱币,烧纸的地方也就找个人少的路边,拿树枝画个圈省得被别人拿走。就这么烧啊烧,烧到抬头一看周围都已经没有人的时候,才意识到今天好像已经过去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收到钱没有。
>>>世上究竟有没有鬼,你知道吗
在那次烧纸后,并没有出现传说中好友托梦的情况,不过第二天沿街满地的圈圈和燃烧纸币留下的黝黑印记也在提醒着我昨晚的那段经历。其实按照传统这个圆圈是不能被踩到的,但满大街的圆圈叫人避无可避,踩多了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曾经一位中学时期的好友是这么评价人与鬼的关系:如果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那么人不应该害怕鬼。因为他要是害死你的话,你变成鬼后照样可以欺负回去。望着老哥一人顶我三个的体型,我自是说就是我变成鬼了也打不过他的话,那可咋整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元节也逐渐从祭祀的日子变成了互联网的盛会。无数人在上面诉说着自己经历的灵异事件和撰写的抓马瞬间,也依旧会有人在街头巷尾对着空气诉说着这些年世界的变化。至于天底下究竟有没有鬼,又会有谁真的关心呢?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