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假如某个藏品全世界一共只有 1 份,根本没有另一个藏品作为对照,那么我们怎样得知真品是什么样的呢?毕竟从哲学的角度说,如果真的出现了同时具有不可证伪性和唯一性的事物,那么它暂时就是无敌的。
像上文提到的《Xenobia》这样极为珍贵的藏品,要不是因为伪造者犯下了过于明显的错误,恐怕一辈子都不会被发现是假的,因为市面上根本没有另一个《Xenobia》的原版软盘作为对照。
更关键的是,这次的互联网风波会让伪造者更加小心谨慎,减少自己在未来的伪造中可能犯下的低级错误。以后的假游戏只会越来越逼真,上当的收藏家只会越来越多,鉴定真伪的成本也只会越来越高。
可能有读者会说,只要知道里夏尔蒂的供货商信息,然后不从他那里买东西不就好了?
如果真是这样就好了。收藏圈子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必须尊重匿名交易者的匿名态度。匿名交易者普遍有一些难言之隐,比如害怕被仇家盯上,或者手里的货来路不正,总之任何中间商都不会公开匿名交易者的真实身份,否则这个中间商也就做不下去了。里夏尔蒂承认自己手头的大部分假货都来自一位叫“X”的匿名卖家,现在 X 已经人间蒸发,但他拒绝向外界公开自己和 X 的邮件往来,也拒绝公开 X 的真实身份。
很难说这个 X 到底是不是里夏尔蒂自己……我倾向于不是,但恐怕没人能搞清楚 X 到底是谁。没准只是一个看上了伪造游戏这块肥肉的普通人而已,根本无迹可寻、无处可查。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著名的职业骗子兼行为艺术家,Rudy Kurniawan。他是一位普通的印度尼西亚小伙,用伪造的名贵葡萄酒为自己贴了金,不仅成功混入了美国顶级富豪圈,甚至还将一众知名企业家和政客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堪称 21 世纪头号行为艺术家。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都想用各式各样的商品来包装自己。Rudy 也好,X 先生也好,不过是利用了这份迫切而已。他们的造假行为确实应该被抵制、被惩罚,但这里借用电棍的一句名言:就算骗子有 99% 的锅,这个如此在意名誉和身份、以至于被骗子卡了 BUG 的社会,难道连 1% 的锅都没有吗?
我暂且放一个问号在这里吧。
本周的【果核文化】到这里就结束了,各位有想看的话题也不妨发在评论区,大家一起交流。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