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争议的核心不止这些。为了表述地更清楚,暴雪还在文章里以《守望先锋》的女角色安娜为模板举例子,更详细地展示这一“多样性打分工具的细节和标准”。
“国籍/文化:埃及——7分、人种:阿拉伯人——7分、年龄:60岁——7分、认知能力:正常——0分、身体:残疾(独眼)——4分、体型:苗条——0分、容貌:轻微老化——1分、性别认同:女性——5分、性取向:异性恋——0分、社会阶层/背景:中产阶级——0分”。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对于许多网友来说,这个打分标准显得脱离常理和荒诞。对于符合大部分人的常见特征,系统中都给出了0分或者极低的分数,就比如“苗条”“异性恋”这些符合很多人三观和审美的特点,甚至是我们在现实里想要努力获得的特点,像是中产阶级这种社会阶层,系统的打分环境中都不被看好。
最离谱的地方是认知能力这一项,一个思维清楚的正常人,在系统中只能得0分。
那每项分数拉满,会是个什么样子?
于是这引发了玩家和网友们激烈地批评,有网友认为,这个工具通过假设正常男性为基准,偏差越大得分越高,是一件很荒谬的事;在他们看来,这本身就是“加深(歧视)割裂而不是弥合割裂”;甚至有国外的暴躁网友,直接把“种族主义”的帽子怼在动视暴雪脸上“与纳粹帝国的宣传没有什么不同”。
这位老哥的话可能有些重,但动视暴雪一点也不无辜。
在过度追求“多样化”的同时,动视甚至会把“普通玩家”排在思考序列的后边,开发人员阿莱娜·科尔(Alayna Cole)就曾经说过 “如果下一个《使命召唤》战士主角被设想为一个肥胖的粉红色头发的角色,坐在机械化轮椅上在战场上骑行或类似的东西,不要太震惊。一个满足所有条件的角色,无论与普通玩家多么无关,都将具有最大的多样性。”
很显然,如果说初始的“设计理念”还在一般人认知的范畴的话,而“无论与普通玩家多么无关”的窒息发言和“原地升仙”的打分标准,这些操作就完全不是我们“普通玩家”能够理解的了。
还得是你动视暴雪
在舆论发酵了一阵之后,动视暴雪显然也意识到了风向的不对劲,连夜删减了《守望先锋》的内容和图片,调整了部分描述,给他们的冒失行为打上“补丁”。比修复bug的响应速度来的干净利落的多了(笑)。面对众多批评,他们在新的文章中回应道,“这个工具没有用于任何活跃游戏的开发中”,看起来就是缩了回去。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此为止,很快,又迎来了一些奇怪的反转。
先是在推特上,《守望先锋》高级游戏设计师迪兰·斯奈德(Dylan Snyder))表示自己被“背刺”了:“我们(《守望》团队)并没有使用“多样性空间法,并且到昨天为止都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存在”。他还将这个工具与其有关的新闻称为“一记打在我们身上的重拳”。
《守望先锋》的角色设计师梅丽莎·凯莉则显得更加生气,她愤怒地在推特上写道,这个工具是“反乌托邦”和“爬虫般猥琐恶心”,并把满腔怒火发泄到自家的公司身上:“我们公司真是尽了全力去毁灭我们制作团队在玩家群体中维持的形象和信任。”
前脚刚发完道歉,后脚就来个“回手掏”,这样的谜之操作,让国内外网友都看的很迷糊,与此同时也有种“追更”的欢乐。
当然也有资深暴雪粉丝们给广大的吃瓜群众普及了“吃瓜小知识”,开发“多样化工具”的是动视暴雪旗下的独立部门“king”,和《守望先锋》不属于同一个团队,严格意义上也和“暴雪”不是一回事…
到这里,我们也很难以一个非当事人的视角去探明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尽管“多样性建设”在纸面上确实是一个“正确”的想法,但我们也看到了暴雪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时难以想象,刚刚拿到600亿美金收购资金的动视暴雪,会在因为一个小小的设计工具而首尾难顾,闹到“自己人炮轰自己人”的地步。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