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黄天
黄巾起义爆发的时间并不长,从184年的3月开始,到11月,经历短短9个月就被镇压。时间虽短,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实在罕有。短短一月时间就聚集了三十余万人。一时间,到处可见头裹黄巾的人群,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为了生存也纷纷加入,黄巾军犹如燎原之火,烧遍了华北平原。
黄巾势力浩大在后世作品中都有体现。
《三国演义》中“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率土之滨》黄巾阵营的“招募系统”黄巾阵容通过地图资源和掠夺保证己方的发展,在沦陷其他阵营玩家后,就能够选择将其“招募”为黄巾阵营玩家,而这种“招募”的规模和传播是以丧尸病毒为蓝本进行设计的。
如此反抗之势,秋风野火,大有燎原之势。离不开张角这十余年传道布教的积累,更离不开腐败的东汉王朝。他的教徒遍布全国各地,只听得教主一声令下,各地的百姓就揭竿而起。虽然违反了《太平经》下的教义,但相比这样的生活,倒还不如死后如教义所说,被恶神抓走。
《太平经》称天神、地神、人神为三公,张角于是自封天公将军,后世作品中“雷公”这一形象,也许就是因此而来
虽说人多势众,但黄巾军战斗力并不强,说到底只是农民、流民,缺乏军事训练,武器也多为农具,铠甲护具更是少之又少。同时,黄巾起义遍布各地,难以相互呼应,将领的整体水平也一言难尽。
而反观对手,则是各路豪强贵族。有保皇卫国,平定黄巾的名将卢植、皇甫嵩、朱儁这样忠诚的汉末名将,也不乏狼子野心的袁绍、孙坚、曹操,只等时机一到,取而代之。这样蠢蠢欲动的微妙形势成为无数三国题材的创作源泉。
《三国杀》中的主公、忠臣、内奸、反贼的基本阵营设定完全符合黄巾时期的群雄逐鹿,而非董卓之后的三国问鼎
而《率土之滨》中则直接将当时天下分作三个阵营:东汉、黄巾、群雄。三者都有属于自身的策略特点东汉阵营势大,有大量AI镇守各郡能够依附朝廷,前期发展更快更稳定,但人心不齐;黄巾阵营开局势弱,开局只有3个州,但AI实力比东汉更强,还可以招募转化其他阵营玩家;群雄则需要与东汉阵营同盟达到20级后才可叛出大汉。
在这样的形势下,这场起义注定走不长远,张角在黄巾起义还未彻底扑灭时就已经病死。余下的各地残部也被汉室忠臣与各路豪杰扑灭。黄巾之乱就此结束,浪漫的三国时代拉开了帷幕。
张角作为一个失败者,无论史书还是演义,都只有寥寥数笔。任何朝代都不会美化一个失败的起义者,我想这亦是他被妖魔化的原因。纵观他一生风云,新时代的他在电子游戏中以“雷电法王”的形象存在,也合情合理,毕竟他作为一个教主,比作为一个将领要优秀得多。
在繁荣昌盛的三国题材的余荫下,张角的故事虽然广为人知,却也不甚了了。他是三国时代的奠基者,但要了解他那一段时代的传奇,那个时代的英雄,《率土之滨》确实勾起了我的兴趣,毕竟其他三国题材的游戏,他在序章中高呼“苍天已死”时,他的信仰与黄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