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器是最近几年趁着独立游戏崛起的东风,跟着被广为人知的一种游戏类型,在STEAM上搜索“Simulator”可以找到10000+的结果。
现在市面上的模拟游戏大多出自一些小团队,游戏本身的品质不一定很高,但玩法大多可圈可点。有的靠脑洞巨大的创意吸引眼球,以独特的游戏体验抓住玩家的心,像是《山羊模拟器》。有的则想让玩家体验一些现实中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把游戏做得极度贴近真实,当然,大多数独立团队的作品也仅仅能做到“极度贴近”。
《胶佬模拟器》也差不多,它能让你体验拼胶,了解拼胶的过程,当你觉得自己学“废”了,准备拿个真正的胶练练手时,才会发现“手不听脑子使唤”,甚至可能会倒在用低质量水口钳取件该如何处理水口这一个“新手教程”关上,而不是像《胶佬模拟器》那样,用笔刀也能轻松取件而且毫无水口痕迹。
要是万代的模型倒还好,如果非常不幸你喜欢的胶只有几个冷门厂子/国产厂商出过,那你还得面临开模精度低,模型组合度差的问题,锉刀、扩孔器、胶水什么的都是常用工具,而这些玩法在《胶佬模拟器》中都没有体现。
你看,还没开始搞改造、喷漆,就算是完成一个素组的模型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
更别提,《胶佬模拟器》看上去很复杂且自由,实际受限于独立游戏团队的技术,游戏中也出现了很多反常识的地方,比如补土和锉刀砂纸对于零件的改造非常有限,比如好不容易把零件原本的刻线磨平,准备上补土自己刻线时,我发现补土只能恢复原本的刻线,它的功能更像是“橡皮擦”;
组装过程中也没有假组、上色的工序先后区别,在模型拼好后也没办法拆开某一个部件单独处理,只能一键全部打散。
这些没那么模拟拼胶的部分进一步降低了我的代入感。
能看出来,《胶佬模拟器》制作组中肯定有资深胶佬,只不过游戏中大多数模型都能在半个小时以内完成,难度相对较高需要从零开始上色的中国龙,熟练玩家大概也只需要2-3小时左右就能完成,游戏(模拟)游戏需要返璞归真让玩家在短时间内收获当胶佬的快乐,和拼胶的快乐来源本质上就是各种枯燥的重复劳动后收获的成就感,付出的劳动和成就感也是成为正比的,二者有着根本的矛盾。
或者说,胶佬们在拼胶的过程中获得的并不是非常“廉价”的快乐,我指的不只是在国际黄牛的努力下已经接近10算的模型价格,拼胶是一个非常占用时间的爱好,各种改造工序复杂,各种溶剂毒性不一,特别是在多雨,湿度常年高于60%的南方,为了漆面不起橘皮还要熟读天文,我常常一个月都做不完一个模型。
而经过漫长的工作,当看着模型从一块板件到组装成型,再在自己的手中被加上渗线、补色的各种“小魔法”,不同于简单的素组从荧幕作品中走出来的时候,这份成就感也是拼胶最能够打动人的地方,而比较遗憾《胶佬模拟器》并没有将这些乐趣悉数搬到游戏中。
所以,我的最终评价是,哪怕不学游戏中上色、旧化等等的花哨操作,哪怕买个田宫金牌剪,当个“一刀流”的素组玩家,你也比绝大多数还在用指甲钳扣件的真·萌新要强上不少,已经能够感受到拼胶“从零到整”的醍醐味儿了。
拼胶,果然还是得自己动手才好。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