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生物机械在各种作品里的出现非常之多。不过,它们大多减弱了创始者个人风格中的重金属工业味和一些隐喻暗示,减弱了恐怖效果,发挥出生物机械更加猎奇且科幻的一面。
像是在《星际战甲》这款游戏里,操控的战甲按照设定就是病毒肉体长成而来的躯体。它们的形态也不是以往生物机械的工业感,而是生物组织与科技结合起来的特有韵味。
不过在游戏中,当战甲延申出来的血肉与飞船链接在一起,成为巨大的战争机器时,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种繁复的机械与生物器官的完美糅合,带来的那种诡秘、精致的味道。
而《战锤40K》的泰伦虫族就完全是另一个方向了。游戏的设定里,这些生物机械构成的虫族不断地掠夺、吞噬一个又一个的星系,不断进化。铺天盖地的虫族士兵与遮天蔽日的生物战舰,是人们对于生物科技发展的最极端的想象;种群细致的分工,达到极限的肉体强度使得以肉身进行星际旅行,发动星际战争成为可能。
在《战锤》的世界观里,生物机械到最后已经是近乎玄幻的存在,也和最早的“异形”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而最近的《蔑视》无疑将“生物机械”的理念拓展的非常到位,并且几乎再现了吉格尔作品中的艺术风貌。《蔑视》在游戏塑造出一种拥有黑暗诡谲但瑰丽的陌生“生物机械”式文明,然后带着玩家感受那里的一切,对于"生物机械"概念来说,也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吧。
与世上许多的美术风格一样,生物机械发展至今可能已经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隐喻或内涵,也早已脱离类似“异形”的黑暗恐怖原教旨主义。很多时候,它就是设计者们个人的疯狂遐想,是一种纯粹的,架空的形象,是一种发泄猎奇欲望的途径而已。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它在诞生之后不断地被电影、游戏等作品化用的理由之一吧。
而反过来,生物机械的宏大、诡谲与多变的属性又赋予它无限的拓展空间,围绕着这个满是科幻与诡谲的形象,从文学读物、周边产品到电子游戏的精彩故事仍将继续,异形怪物们如恶魔吟唱般的尖叫声,也依旧会回荡在宇宙深空中。
游戏害人?人害游戏?
两款国产新游——《黑暗世界:因与果》和《苏丹的游戏》都在刚上线的时候引发了两极分化的热议。根据这个现象,似乎国内玩家对于国产游戏的反馈与期待可以让我们窥见其冰山一角。
春节过后,一场备受瞩目的“英雄对决”悄然拉开帷幕。一边是历经757天停服、承载无数玩家青春记忆的《守望先锋》国服2月19日高调回归,另一边则是网易漫威IP新秀《漫威争锋》以S1下半赛季2月21日强势更新正面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