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鲜肉和流量就一定是电影毒药吗?我也不觉得,在所有主旋律电影里,加小鲜肉的成功案例其实是《战狼2》的张翰。
别笑,那个年代张翰还勉强算个鲜肉。
吴京对张翰的处理就是,把他当个丑角或者笑点来写,用他身上的霸总感出反差效果,所以你看的时候不觉得他突兀,反而觉得他是个笑点担当。
这也是张翰至今为止最不油腻,最讨喜的角色,吴京化腐朽为神奇好不容易给张翰去油成功,谁能想到他内心怀揣霸总梦,就在卖油翁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按照现在的电影市场,好像加流量是必要选择,既然我无法拒绝,那建议以后导演想要加流量请向吴京看齐。
很多人吐槽的剧情,后半场真的很拖沓,前面一个小时看得惊心动魄,后面耐心慢慢就被消磨了。
尤其是被众人吐槽的反叛军玩俄罗斯轮盘这点,简直就是废笔,为了突出主角个人英雄主义强行制造冲突。
你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爱玩俄罗斯轮盘,要是介绍一下当地风土人情,比如说这是他们民族传统我都勉强能理解。
现在呈现出来的局面就是,这反叛军首领像是个疯批。
一个高级的反派可以衬托主角的高级,但是一个幼稚而疯批的反派,一下子就会降低主角的格调。
如果电影前半段好看的点在于真实感很强,不用进电影院就身临其境,我们真的相信战场那么残酷,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家如此动荡。
就因为真实,撤侨行动成功后,重回祖国怀抱的感动才会真实。
那这个疯批反叛军的加入就会让人怀疑,他这么疯不顾及大局到底怎么当上的反叛军首领?这个国家就被这帮人给占领了?
一下子从真实层面拉到了三流爆米花水平。
不是说反派不能疯批,而是要前后风格一致,如果要走真实题材,那就统一风格延续严肃性。
如果想要爆米花,像战狼一样娱乐化,打得很爽,观众也会吃。
别看这么多人吐槽战狼,后来观众发现,愿意这么用心给你打,拍爽感给你看的电影竟然后继无人了。
《万里归途》刚好两不靠,前期塑造的真实性没延续下来,后期的爽感也没顶上去,导致后半场看得非常憋屈。
不针对演技,如果去掉王俊凯这条线,把时长控制在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左右,绝对会好看很多,说不定可以豆瓣评分上8。
最后再说一个电影以外的点,我看的那场有很多小朋友,都是家长带着来看的。
但是电影里有很多血腥镜头,被炸了半截身体的士兵,没死还在摸索自己下半身去哪儿了。
被烧焦的尸体,战场上的断肢,突然被吊死的民众,反派被挖走的一只眼珠子。
我知道这些情节都是必要的,要有足够的画面才能反衬战争的残酷,我也知道目前很难实行分级。
但观影过程中,我隔壁的小孩儿一直被吓得不敢睁眼,他一直捂住眼睛和耳朵。
我们目前的制度就是拦住成年人看成年戏份,但又把小朋友暴露在不宜场面下,整个就很分裂。
就算一时间无法分级,起码可以在票根上或者电影预告片里说明,内含儿童不宜场面,建议家长带儿童观看慎重考虑。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
这下妙手不如举手了
这其实是一部岛国“爱情动作片”,更准确点来说,是一部相当少见的特摄艾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