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者又常常把精力放在一些奇妙的细节上,让玩家能够对《无尽的饼干》保持新鲜感,比如在屏幕上常常会滚过一些比较恶搞的新闻,游戏中你雇佣来为你烤饼干的老奶奶,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年龄和名字;
在游戏里,你只要能够每秒烘焙 10 的 22 次方个饼干,还可以获得一个steam历史上最长的成就,成就系统的页面根本塞不下那么多的字,根据制作者自己的说法,他只是想对那些在这款游戏上花了那么多时间的玩家表示感谢,顺便测试一下steam成就描述最常可以打多少字而已。
如果非要把游戏能给玩家带来的快乐分个“三六九等”的话,那我想《无尽的饼干》能给玩家提供的快乐无疑是最低级的那种——你在《无尽的饼干》中获得的成就感,不过是廉价的数字增加特效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的结果,这也是大多数玩家对于放置游戏的一种偏见。
但《无尽的饼干》却不完全是这样的,在它大获成功的这8年间,制作者Julien Thiennot也依然不间断地保持着更新,在这个挂机放置游戏中,填充着策略性的要素和玩法。
比如在游戏后期,游戏会解锁许多小游戏玩法,其中有类似农场收菜、股市炒股的小游戏玩法。
在游戏比较前期时,你也会发现如果没有按键精灵之类的黑科技,或许刚开始自己手搓饼干的速度还能比的上雇佣的几个退休老奶奶,而在科技树不断点高之后,我们手搓的饼干数量和现代工业流水线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了。
继续雇佣老奶奶,成本会越来越高,饼干增长速率会渐渐跟不上下一级科技需要的数量,其他的农场、工厂基本原理也是这样的,同一个科技点得越多边际效应就越明显,生产效率会开始变低,什么时候升科技,老奶奶不中用了或是那条流水线太旧了,出售的时机也非常重要。
你看,这个游戏不止为我们带来了数字变大的快乐,它又回归了模拟经营游戏的本质——挑战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成果。
要我说,《无尽的饼干》的策略深度绝对不低,高到甚至可以开一个电竞比赛的那种,就比在同样的时间内,看哪名玩家可以做出的饼干数量更多,要是再把加点联机对抗的系统,比如可以点干扰对手产量的科技,或者可以将饼干转化成蛋糕、奶茶之类的资源,增加对抗和获胜的方式,这样10个玩家都能凑一把moba了。
当然,这样的比赛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也能看出这个游戏的大多数玩家出发点还是非常纯粹的—摸鱼,挂机,爽。
在游戏的评论区里,你总是能看到一个个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社畜,把《无尽的饼干》当成了小小的避风港。有的人嘴上评论着“一般般,没几个小时就腻了”,游戏发售了不过一周(168小时),他却已经挂了150小时的机。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尽管现实处处都埋藏着苦难,但幸好我们还有《无尽的饼干》,可以去创造一个只有鼠标和老板受伤的世界。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