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终幻想》与《龙与地下城》的关联
与大多数 RPG 一样,《最终幻想》同样深受《龙与地下城》的影响。《龙与地下城》可谓电子 RPG 游戏的基石,东西方的 RPG 全都少不了它的帮助。在《最终幻想》的战斗系统方面,设计师河津秋敏可以说是直接套用了《龙与地下城》的概念。
「我们当时都是《巫术》和《创世纪》的狂热粉,」河津秋敏在 2012 年接受采访时提到,「即便《勇者斗恶龙》刚刚推出,在我们的心目中,还是没有能与《创世纪》或《巫术》比肩的作品。这类游戏才是坂口博信、田中弘道和我感兴趣的那一种。就我在开发中负责的工作而言,我主攻战斗系统和战斗流程设计。为此,我希望尽可能向《龙与地下城》靠拢。这就是我当时的目标。」
这种影响也延伸到了怪兽图鉴上,《最终幻想》的怪物几乎可以和《龙与地下城》一一对应。一些《龙与地下城》独有的怪物,像是夺心魔和黑布丁怪,你都可以在《最终幻想》中看到相似的身影。甚至连《最终幻想》系列从不缺席的巴哈姆特,在初代游戏中的形象也更接近于《龙与地下城》,而不是神话中的巨鲸。
《最终幻想》后来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但在早期,它几乎就是在照抄《龙与地下城》。
5.被腰斩的英文版《最终幻想2》
《最终幻想1》于 1990 年在北美发售,并在 NES 玩家中收获了不小的成功。但这已经是 NES 生命周期末尾,Square 想要直接在 SNES 上推出续作,于是《最终幻想4》在北美被标上了《最终幻想2》的标签,而真正的《最终幻想2》直到许多年后才在北美发行。
不过,在被 Square 放弃之前,英文版的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已经有了英文剧本的初稿。为了满足任天堂严格的标准,Square 北美分公司 Square Soft 甚至还剔除了某些宗教符号,比如说六芒星。不过,虽然通关不成问题,但英文翻译整体上还是比较粗糙的,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台词:「我们会在这里都是因为那个老男人的 Xtal 权杖!」(Xtal 是「水晶」的不规范简写。)
时至今日,许多英语国家的粉丝对《最终幻想2》仅是略有了解,很多人只知道它有着独特的升级系统。但这是《最终幻想》系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姗姗来迟的英文版也为它额外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
6.为什么《最终幻想3》等了16年才出重制版?
在英语玩家圈里,《最终幻想3》比它的前作更加神秘。该作在日本大受欢迎,但在北美,大部分人只听说过《最终幻想3》大名鼎鼎的职业系统,对这个游戏只能说是有些印象。在《最终幻想1》和《最终幻想2》已经复刻或是重制了很多次的情况下,《最终幻想3》在十多年后才终于抵达了北美。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太大了。和 Square 另一款野心勃勃的 RPG 游戏《圣剑传说3》一样,《最终幻想3》也填满了所有能用的存储空间。田中弘道在 2007 年接受 Eurogamer 采访时解释道:「我们开发《最终幻想3》的时候,游戏内容实在太多了,多到塞满了整个卡带,新平台出现后,根本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来更新《最终幻想3》,因为这需要全新的画面、音乐和其余内容。另一个难题是,重做这些内容还需要大量的人手。」
直到 2006 年,Square 才终于在 NDS 平台推出了 3D 重制版《最终幻想3》。重制版不仅大幅扩展了原作的故事,还加入了不少新功能。这固然是极大的改进,但不少忠实粉丝依然渴望玩到英文的8位机版本。好在随着「像素复刻版合集」的推出,红白机版本的《最终幻想3》也将首次以英文发行。
7.千姿百态的《最终幻想1》
虽然这些续作迈向西方市场的道路崎岖坎坷,但《最终幻想1》已经在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平台上发行了十好几次。这些新版本包含了画质改进、bug 修复、重新混音的配乐,甚至还有新的战斗机制。
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 GBA 上的《最终幻想1+2:魂之黎明》,该作降低了游戏难度,并对物品和魔法做了大改。其中最大的变化当属原版中并不存在的 MP。许多新玩家都很喜欢这些变化,因为新版更容易上手,但老玩家却因为不能调整难度而感到遗憾。
不过《最终幻想1》的像素复刻版更接近于原版,应该能取悦追求纯粹的玩家。但它并非与原版完全一致,依然加入了平衡性调整。至于它能否成为所谓的「决定版」,就要交由时间来证明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粉丝们一定会有不少意见。
少为人知的FFyasueda的半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是懂lsp还不够,还得懂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