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开放世界游戏,很多人脑内生成的关联词里都会有“自由”。这首先关乎于开放世界游戏的定义:即强调玩家自由地漫游,自由地选择完成游戏任务的方式和时间点,但以往的体验中,我们又知道,这份自由感并不是绝对的。
用电影类比的话,现在绝大多数开放世界游戏依然和23年前的《楚门的世界》一样。
地图再大也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可能是远在天际无法触碰的海平线,也可能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当玩家被空气墙阻挡,这个开放世界其实已经失去了它“让人感到很自由”的设计初衷。
发展了十多年,开放世界已经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和公式化,后来者们大多被局限在地图面积、景色逼真程度这些能用堆砌技术解决的问题上,不过,游戏业界也不缺少各路“点子王”。
基于手游的定位,《诺亚之心》在开放世界的设计上比较聪明,它没有一股脑地去堆砌地图的“大”,也没有一门心思钻到拍照模式的贴图精度和手办化建模中,而是首先选择了——“消灭”探索时的边际感。
将整张地图组成了一颗完整的星球,设计了一个球形连续地图,沿着一条路一直走下去,最后就会回到原点,这就是你能够在《诺亚之心》中体验到的世界。
球型大地图是一次很有新鲜感的尝试,不过在《诺亚之心》制作人的来信中,制作组也低调表示,打造一颗真正的星球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出于真实性的考量。他们认为,为了能顾及到玩家游历世界中的感受,一颗完整诺亚星球是必需的。
为什么是“必需”?且容我举个例子。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