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
1983—1984年间,风趣动物题材爱好者们,创立了业务刊物《Rowrbrazzle》,刊登的作品不限画师,只要是关于动物拟人题材皆可投稿,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Furry(兽迷)就是在这个时间段诞生的。
其定义为:喜欢拟人化虚构动物角色的亚文化群体,这些拟人化动物的特征常包括有人类智慧、有面部表情、有听说能力、双足行走、穿著衣物等。另外,兽迷一词也可用于代指在网络或兽迷聚会活动上集结的群体,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种亚文化表现。
(《BEASTARS》动画)
近年Furry类型作品大有出圈态势,上文提到的《瑞奇与叮当:时空跳转》游戏、《疯狂动物城》电影,以及《BEASTARS》动画、《生化变种》游戏等等作品吸引了不少新人关注。
(《生化变种》游戏)
污名化
由于地下漫画影响,Furry中一直存在尺度较大的作品,像其中的yiff分支就直接或间接得表现敏感内容。动物拟人化以及生活方式人类化是最容易被关注到的表象,所以敏感内容获得更多热度符合传播规律。而沿袭自地下漫画的讽刺意味、政治内涵以及抗争世俗眼光,追求内心愉悦的文化内核,相对而言不那么容易接触。
爱好者们担心敏感内容是否会造成Furry污名化,但此时不少新人或路人已经产生刻板印象。“小心Furry控”这个梗主要便是因此形成,虽然现阶段大众还是调侃为主,但无疑也反映了Furry部分敏感内容的传播对自身造成了负面影响。
(“燃烧之兽”标志)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问题出现,自然有人尝试解决。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人提出“Furry去敏感内容”等一系列建议,并且爱好者Squee Rat与Eric Blumrich在1998年创建了“燃烧之兽”(Burned Fu)运动,试图通过对自身的改革摆脱主流社会Furry污名化现象。
“燃烧之兽”的出发点值得肯定,但改革过程中很多实际做法有待商榷,比如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极端言论频出等问题,无疑增加了Furry圈子内部的矛盾与对立,也导致了该运动最终失败的结果。虽然后继者们试图改良手段挽回局面,但对于改善Furry圈子自身敏感内容问题,以及在主流社会中的偏见,无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