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潮玩、IP衍生品开发、盲盒模式,其实都是通过某种手段,把一些几乎没有实用性的产品(直白点就是塑料制品)卖出去的做法。但实际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其实是几个有一定交集,但有着不同商业逻辑的产品和营销行为。
潮玩(潮流玩具)是由艺术家或设计师制作的数量稀少的玩具,诸如Be@rbrick、Kaws、Ron English等都是全球知名的潮玩品牌。它既有玩具的特点,又贴近潮流文化,更兼具艺术的价值和收藏价值,是一种小众的成人玩具。
在传统潮玩市场的概念里,IP联动只是提升潮玩产品溢价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是靠跨界品牌合作、艺术家联动、潮流概念包装、名人效应等方式来驱动。如2012年淘宝和香港知名艺术家设计的“淘宝猿”公仔,限量款售价就达到了近千元。
而IP衍生品的开发销售,是基于粉丝对IP的热爱。明知道衍生品是“骗钱”,但是由于作品本身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以及衍生品对作品或角色的还原,甚至包括衍生品制作过程中讲述的“故事”,都是粉丝心甘情愿掏钱的原因。
至于盲盒,则是源自日本的商品营销手段:用看不见的包装提升复购率,隐藏款、限量款的出现,则让入坑的粉丝“着了魔”,将整套带回家甚至成为一种购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主要需求从潮玩原本拥有的独特属性,转变为拆盒瞬间的兴奋感和好奇心。
所以,如果只是把这几个概念单纯混在一起进行运作,就可能会在实操过程中遇到产品定位不清、营销手段市场不接受等问题。这在《山河令》推出的“潮玩手办”产品上,十分明显。
从产品角度来看,《山河令》的“潮玩手办”确实集结了潮玩和IP衍生品的产品特征,设计师以前的作品也能看出还是有一定的设计功底,这一点非常好。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虽然官方反复强调这是“限定款潮玩,不是盲盒”,但实际上却采用了盲盒模式来进行销售,却引来了很多粉丝的不满。
相比起充满争议的《山河令》“潮玩手办”,其他由天猫/淘宝商家操刀的衍生品,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上就清晰了很多。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样的衍生产品能够快速生产出来,什么样的衍生品类型容易为受众所接受,长期从事衍生品生产、销售的商家更有话语权,我们也能看到粉丝为《山河令》的其他衍生品付款时干脆积极。
将时下的话题IP和热门商业类型结合起来,从营销方面来说无疑是非常有话题性的。只是在实际运作的时候,需要认真思考具体操作方法是不是可行,消费者到底接不接受。如果时间充裕,《山河令》“潮玩手办”或许就能在产品销售方面保持更清晰的思路,如直接降低单品售价,并严格按照盲盒模式进行销售,或者是在提高单价的同时,通过限量、产品概念、设计师进行包装的方式进行推广,可能就很难引发粉丝的质疑。
不过,面对《山河令》这种“季节限定”的现象级网剧,时效性极短的衍生开发应该如何稳妥地进行,却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
少为人知的FFyasueda的半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是懂lsp还不够,还得懂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