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实际上,这种将年轻潮流文化元素融入到传统曲艺中的做法,早就已经存在。
比如在评书的发展历史中,将国外优秀文创作品作为内容源头来进行创作,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事。评书界老前辈金文声先生,就曾将《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外囯小说改编成长篇评书;而知名评书艺术家张少佐先生,也曾推出过《福尔摩斯》的评书作品。他们之所以会以这样的内容作为创作源头,归根结底,不仅是要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同时也是希望通过听书过程中给观众带来的奇妙感受,让更多人来了解评书这门传统艺术。
而当娱乐形式更为丰富的互联网时代,这种让传统艺术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亦变得更为迫切。像前文提到的《哈利·波特》,就因为在中国年轻群体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被多次改编成了评书作品。
2011年,德云社旗下演员李景麒(李云天),在德云书馆进行演出时就曾说了几回《哈利·波特》评书。2012年,另外一位评书演员郭鹤鸣,又继续将这一经典文学系列作品陆续改编成了评书,目前已经讲到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或许是因为这两位演员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理解深度有所差异,他们以此来所创作的评书作品所获得的观众评价并不一致:前者在某些部分已经完全脱离了原作,甚至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被称为“瞪眼瞎说”;而后者则能从中看到评书人对发生在霍格沃滋的故事有着深刻的理解,相比起来质量反而要高出许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搭作品的推出,并不只是传统曲艺人的一厢情愿。
2015年初,土豆网曾邀请过知名评书、相声演员王玥波,制作了《火影忍者》的评书。在更新5集之后,该动漫评书暂停了更新,直到2016年7月才得以重启,并以《火影豪侠图》之名在优酷平台上连载更新,共52集。
在当时,这部评书的推出引起了不少二次元、评书爱好者的讨论和关注。大家都对动漫、评书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创形式的跨界混搭,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抱有十足的好奇。
可能是由于将动漫改编为评书本身拥有相当大的难度,而且并非是所有擅长做内容的曲艺演员都能做到认真研究某一部动漫,尤其是来自于海外的动漫作品,《火影豪侠图》所获得的市场反馈并不好。很多“火影迷”都认为,这部评书作品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火影忍者》故事的核心,而且故事进度推进得实在太慢,52集才到“大蛇丸入侵中忍考试”;而对于那些不是那么核心的观众来说,王玥波的表演实际上已经发挥了他的正常水平,只是说这种题材上的混搭看起来却实在是有些别扭,很难从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似乎有些“两头不讨好”。
总而言之,从结果上来看,无论是是专业的曲艺演员自己主动将年轻潮流文化元素融入作品的创作,还是平台方提出相关的内容创作需求,最终得到的结果并非是百分百获得观众的认可。这种跨界内容的创作,对于曲艺演员自身的创作能力,以及创作者对年轻内容的熟悉程度,无疑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3.
有趣的是,虽然这些在曲艺界里进行的跨界混搭尝试,所得到的市场反馈是褒贬不一,并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顺畅,但在以年轻群体为主的同人界,倒是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有趣创作和脑洞。
在广大中国年轻人的心目中,《猫和老鼠》是一个绝对无敌的存在。这部来自美国、最早诞生于1939年的经典系列动画作品,凭借优质的动画内容,直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同人界最常用的创作素材之一。
而它与中国曲艺界的交集,则是那些发布在B站上的混剪视频。
众所周知,《猫和老鼠》是依靠西方古典音乐以及动画表演,来推动故事发展的作品。而正是这样的作品内容特性,给予了许多剪刀手二次创作的空间——将中国传统戏曲为BGM,按照唱词的内容,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段串联在一起,以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曲片段。
原本我以为在小红书笑嘻嘻冲浪的歪果仁已经够超前了,没想到韩国人比他们还早一步。
活人怎么可以被超度呢?这是不知所谓!——不是啊,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游科,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