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熊出没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1年春节档,整个电影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大爆发。而今,新片疲软,春节档变春季档,春节档的多部大片仍在持续发力:《唐探3》和《李焕英》还在你追我赶谁能成为票房第一,《人潮汹涌》以良性口碑逐渐获得更多排片,《新神榜:哪吒重生》开启主创见面会。然而今年再一次票房超过5亿的《熊出没》大电影却甚少有人提及,它的儿童向标签,以及几年来趋于稳定的票房,很难再产生新的亮点让行业去关注它。
但是对其受众——学龄儿童家庭来说,每年春节期间和孩子去看一部《熊出没》大电影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已经成为一种过节习惯。春节档各部大片你追我赶之外,《熊出没》总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排片、观众群体和票房。在这种观影习惯的背后,我们更想去探讨一下,为什么是《熊出没》成为了春节档亲子观影的唯一选择?
由《喜羊羊与灰太狼》验证的动画大电影模式
千禧年后,国家对动漫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增加,大大提高了国产动画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央视和地方电视台陆续成立的少儿卡通频道,这为新兴地方动画公司创作的大量国产儿童动画提供了丰富的播放渠道。再加上2006年境外动画禁播令的发布,国产少儿动画迅速填补了全国少年儿童的电视娱乐时间。一批优质儿童动画内容由此脱颖而出。2006年诞生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和 2012年播出的《熊出没》,都是这个时期借电视拓展动画影响力,成功实现授权及其他衍生业务开发的佼佼者。它们也在知名度扩大的过程中,从电视动画走向大荧幕。
2009年1月寒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首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在内地影院上映,最终获得约9000万票房,而同年国产电影榜第十名电影《非常完美》的票房是9570万。
为热门儿童动画作品稳定且持续地制作剧场版动画,在海外动漫市场是极普遍的商业行为。剧场版的票房是IP影响力的体现,在国内首先抓住了这个蓝海市场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随后的6年寒假里,《喜羊羊与灰太狼》均有一部大电影上映,至2012年该系列巅峰时票房达到了1.67亿元。而后大电影票房逐渐下滑至2015年不到7000万,最终大电影系列停止制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作为一个成熟的IP,《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内容缺乏创新,尽管连年推出剧集,却没有质的变化,年龄较低的主力受众人群在不断迁移,忠诚度极低。
另一方面,2011年到2013年里这个IP经历了大起大落,内容的产出也备受影响。
尽管如今《喜羊羊与灰太狼》电视动画虽仍在更新,然而不管是其IP影响力,还是对新一代受众10后的聚拢,这个IP都还未到重登大荧幕的时期。
“羊”的没落,伴随着的是“熊”的崛起。
由于市场喜好的转变,以及在制作成本方面的优势,3D动画逐渐成为了中国电视动画行业的主流类型。其中,《熊出没》依靠长期且稳定的内容产出,成为了其中知名度较高的儿童动画IP。让《熊出没》从电视走向大荧幕,像《喜羊羊和灰太狼》一样去实现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成为其资方华强方特运营计划中紧锣密鼓的一环。
电视和电影,完全不同的《熊出没》
2013年2月,《熊出没》的首个大电影《熊出没之过年》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上播出,此时距离这部3D儿童动画出现在电视上仅过去1年。这部动画大电影不再将电视动画里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天然对立作为故事主线,而是设立了全新剧情线,三人之间的关系也从一开始的敌对变为友善,最终故事以温馨美好的结局收尾。央视儿童频道首播高达3.85的收视率,验证了《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可行性。
当我们重看最早两三年的《熊出没》电视动画和大电影,两种内容形态中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关系变化非常有趣:电视动画里的光头强每一集都被熊大熊二变着法儿欺负,而电影里的熊大熊二最终却成为了光头强的挚友,几名主角团结有爱,共同解决各种难题。
实际上,这也正是《熊出没》从电视转战大荧幕的高明之处:电视动画用简单直接且能随意植入喜剧桥段的戏剧冲突吸引儿童观众,而一旦到了大荧幕上,作品则在嬉笑怒骂之外也通过正面的剧情去升华故事主题,试图获得父母们的认可。
少为人知的FFyasueda的半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是懂lsp还不够,还得懂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