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不光是配件越来越丰满,《战地2042》玩家们对于地图的理解也在提升。
一个战地老玩家之间的共识是,在被狙一枪不致死,地形较宽阔拥有多次转点机会的《战地2042》中,你越理解地图,就越清楚哪些区域可以在进攻者的盲区里架阴枪,哪些区域在被偷袭后可以用来转点反打,甚至哪些区域可以绕背偷袭,从而给自己创造优势击杀机会。在天上随时会掉火雨的战场,执念公平对枪的只能算是二流无邦者。
而如何找到战术优势,如何不依靠对枪来达成击杀,在进行这种博弈时,每一个玩家都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不但一狙不死,对方带甲两枪存活也是可以的,我试过了,气死我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聊本作的地图了。
《战地2042》目前虽然地图因为空旷而遭受诟病,但在据点地形设计这一块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就拿我相对比较熟悉的发射基地B1大楼来说,这栋楼作为全地图最核心的据点,有着完整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作为攻击方有非常多的路线可供选择:既可从滑索直上玩神风流,也可以从大厦内部的滑索和电梯上去摸排对面的防御确口,干脆用泥头车攀爬上去把大闹一场也不赖。
对于防守方亦然如此。在B1的平台上,防守方不但需要面对进攻方密集的空中载具的火力压制,还需要留意从每一个通道涌来的敌人。武举人在这里可以把哨戒机枪架设在进攻方的视野死角,甚至干脆可以趴伏在哨戒机枪的附近,换到一个对枪的绝对先手权,稳赚不亏。
B1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在“涅槃”的C点,或者是“分崩离析”的C1点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一个玩家越了解地图,就越能在大乱斗的混乱场景中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稳定的游戏体验。
在涅槃,每一场战斗的焦灼点都会在C1附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图理解”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落到不同玩家的不同游戏倾向上,这个理解的角度会是截然不同的。举例来说,突击手需要在进攻据点时记清据点存在的架枪位,进场时根据拉扯判断火力覆盖,再选择使用烟雾弹封路突击,或者干脆用手雷逼位占点。
而对于狙击手来说,据点周围存在的优良掩体和高台,以及这些高台上最可能邂逅到敌方狙击手的位置都是需要心里有数的。不然就算上到高台,也只会成为楼下各处狙击手眼里的肥肉。就像我在一局“涅槃”的攻防战里复生到了一个老狙手架设的高台狙点上,但他能和楼下十几把狙打得有来有回,我却总是找不到人,且很容易就被偷死。
随着地图的理解力提升,一点点开辟出新的战术选择的过程,也是《战地》系列主要的快乐来源。这种经验能压制枪法的体验,对于反应速度和持久力都逐步下滑、FPS经验和意识却稳步见涨的中老年选手来说也非常友好。我想,这种“越玩越觉得自己强了一点”的感觉,大概就是《战地2042》明明被骂,玩起来却又真的很上头的原因。
当然,除了战术,也还有偶尔一颗雷的纯粹快乐。
K'不仅长得帅,插兜走路的姿势又给人一种酷酷的感觉,所以在最近被不少网友模仿翻拍整活,并且搭配上文案标题“神的步伐”拍成了视频。
也是在游戏里相上亲了。
2025年又一离谱事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