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准备狂”这个群体
马克·奥康奈尔在新书《末世笔记》中就描述了过往人们为应对末日所做的种种奇葩准备。他指出,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对末日的恐惧其实都普遍存在。但也像往常一样,地球仍在继续转动。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世界都快要走向毁灭。正如奥古斯丁在五世纪所记述的,耶稣最早的追随者相信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已时日无多。之后的几个世纪,人类面临过瘟疫、火灾、洪水、地震、战争以及核毁灭的威胁——它们时时刻刻都在宣告末日的到来。然而一直以来,世界还在继续绕着地轴转动。
但是生存狂,即现实中的生存主义者一直存在。在他们看来,一提生存就想起《行尸走肉》、《釜山行》这种世界末日茹毛饮血的场景其实是荒诞的。大隐隐于市的生存狂们大都本着“命要在,一切就还在”原则,预设各种不期而遇的天灾人祸,时刻为生存准备着。
《末世笔记》的作者长途跋涉抵达南达科他州的黑山,一个房地产巨头正在那里在兜售避难地堡。
为了撰写书中最精彩的一章,他还去了切尔诺贝利的废墟,感受“末日游”的讽刺。
这个人群在中国也并不少见,光是百度生存狂吧就有32万粉丝,可见还是有不少人对这些感兴趣。
从方法论到世界观,生存主义者们的日常能写满一本《如何做好一名生存狂》。受限于土地使用权问题,国内的老派生存狂不一定能“深挖坑”,但至少会“广积粮”。今年疫情期间就有囤粮派靠自己的“战备物资”让一家老小吃喝不愁。
生存狂不仅是囤粮,更是一门技术活,就像《行尸走肉》中那样,要想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过硬的生存技能必不可少。
PSK吧的slogan叫做“力所能及 有备无患 自救助人 为国分忧”,在不了解这个群体前,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些人杞人忧天,人均患有“被迫害妄想症”,但实际上,他们是一群理性的、乐观的现实主义者。
末日生存这类游戏
可能你也看出了,《末日准备狂》的玩法就是我们常常在买量广告中常见避难所建造。
甚至笔者在查询类似的广告创意发现,已经有一些不知名小手游采用《末日准备狂》的视频素材进行买量。
根据dataeye的数据报告——《2019移动游戏全年买量白皮书》显示,去年后半年,末日题材的游戏在游戏市场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伽马数据《2019-2020中国游戏市场企业研发竞争力报告》中提到,2019年游戏题材流水同比增长率中,末日/废土题材增长高达303.9%。
《辐射》、《地铁》之类的游戏我们已经玩过许多,归根结底,电子游戏之所以钟情于描绘后启示录世界,毫无疑问是受后现代艺术思潮影响的结果,在黄金时代过后,人们开始将艺术创作的目标从大而空的地方转向对人内心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诞生了一系列的带有悲观色彩的文艺作品。而诞生于这一文艺创作时期的电子游戏,当然也属于其中。
末日或许离我们很远,或许就在我们身边。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上映后,迅速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
不体面,那就帮他们体面
这届网友牛 俳句都能玩出花 脑洞可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