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文字和图片,视频传播效率更高,以上提及的经典形象兔斯基、阿狸、张小盒,以及人气作品《和女儿的日常》,都已被改编成动画。
当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兴起,更为形象IP的传播带来更多机会。山药Gon在微博初次发布《Gon的旱獭》短动画,就在24小时内收获5万余次转发,2万多条评论。因为动画表现力强、贴近真实生活,契合当代用户碎片化的观看习惯,所以能在短时间引发观众共鸣。
许多新兴的虚拟形象IP,还会直接从动画短视频做起,单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就已有不少极具人气的形象IP了。
例如大禹网络推出的《一禅小和尚》,致力于为观众心灵鸡汤,获得4809万粉丝关注;震惊文化旗下的《猪小屁》采用“3D形象+实景”的模式,刻画出一只擅长舞蹈的“精神小猪”;重力聿画出品的《我是不白吃》专门针对美食领域,目前共投稿466个作品,累计收获2.4亿点赞;智间网络的《萌芽熊》则主打可爱、治愈元素,几乎每一条短视频都能得到几万或数十万点赞……从各项数据看来,这些作品已经拥有不错的流量成绩,一些高人气的形象甚至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等变现方式。
基于不同的载体和平台,形象IP的打造模式不断升级。这些原创形象推出的动画作品,针对的不仅是核心动画观众,更致力于陪伴普通大众的生活。
表情包到动画,形象IP的运营面临更多难题
当前的社交环境下,“一言不合就斗图”成为聊天时的常态,无论聊天能手还是社恐患者,都能将表情包用得炉火纯青。但令人疑惑的是,既然表情包如此重要,为什么形象IP的载体,仍然需要从表情包,升级到更为复杂的动画呢?这一切,还得从表情包在国内的发展进程说起。伴随着互联网崛起,“读图时代”到来,最初兴起且火爆全网的表情,主要在用户集中的QQ以及各大社区论坛上传播。怀着对新兴表达方式的喜爱,兔斯基、阿狸、绿豆蛙、悠嘻猴等表情包收获了极高国民度。卡通形象以低成本快速吸引流量,提升大众认知,不仅占领了用户的表情、头像、壁纸和彩信,试图贴近年轻用户的信用卡、手机品牌还会与这些形象IP进行广告合作。
而如今,表情包的红利期已过。越来越多表情包形象出现,同质化现象在所难免。而用户则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内容表达,倾向于自发制作、保存、上传表情包,表情包主体内容不再限于原创卡通形象,“一切皆可表情包化”——有热点的明星、名人、影视剧、热门话题,以及周围的人、事、物,都可以作为表情包的主角。这也直接导致,表情包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形象IP的热度不如从前。
尽管目前微信、QQ等社交软件仍是表情包形象的传播阵地,但用户注意力也被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B站、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分散,形象IP幕后公司需要推出动画来适应当下的“视频时代”。而表情包,则沦为IP营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常规内容”,仅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
表情图片只能作为情绪表达的出口,有情节的视频内容则可以引发用户更多思考,因此形象孵化公司将目光瞄准动画这一表现形式,通过动画短视频来强化形象设定,已成为一条必经之路。哪怕一些表情包形象推出的动画,内容并不复杂,甚至有的只为动图表情包加上配音,却也能收获不少用户的共鸣。
总体看来,在国内“建立IP形象—内容填充、强化人设—衍生授权盈利”的逻辑依然可行。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动画制作环节的加入,形象IP的运营将面对更多难题:
相较过去凭借“新奇表情包就能出圈”的做法而言,形象IP动画化的成长路径较长,成本也更高;
在内容填充环节,社交媒体话语权转移,如何在众多娱乐向内容中,让形象IP脱颖而出,并促进用户的自行选择和自发传播;
而在衍生授权盈利环节,品牌方贴近年轻用户的渠道越发广泛,极具辨识度的原创卡通形象,正面临明星、虚拟偶像、网络动画角色的挑战……
至于这些“为爱发电”、因“有趣”而生的表情包形象,能够依靠动画覆盖到多么广泛的用户群体、为IP延续多长时间的生命力,也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CGx”(acgxclub)
看完还得感谢一下弹幕的马赛克作用。
店长也致力于将“しゃちほこ屋”居酒屋打造成油管扇脸视频的拍摄基地,推出人妻、女高中生、女警官等不同女性角色的扇脸套餐供客户尽情挑选。
足够的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