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唱机开始播放地下丝绒乐队的《谁爱太阳》,在点唱机里居然能找到这么一首摇滚歌曲,影子觉得真TM的怪。
——尼尔·盖曼《美国众神》
>>本文内含大量剧透,请酌情观看<<
早上好!夜之城,我沉浸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已经满打满算整整十五天了,多亏了循环播放的体温电台,光是《pon pon shit》就听了一百多遍!还有,我的存档也跟着挂了,我看你们全都别想看到我写的文,因为CDPR肯定得让我开新档。
这光怪陆离的夜之城凭什么吸引无数人为之疯狂?是交替闪烁的霓虹灯?是咯吱作响的义体?或是高耸入云的荒坂塔?遗憾的是,这些在蠢驴强大的"优化"下早已成为缥缈的云雾,也使我失去了通往真正赛博世界的入场券。
作为一种与画面相辅相成的传播媒介,音乐构建了另一片神秘的极乐世界,不需要显卡与SSD,一个安静的午后,冰镇啤酒,蓝牙音箱与想象力,哦,最重要的......再来点爱。
有个问题,2077年,还有人会去听那些老掉牙的音乐吗?
上世纪80年代,雷德利·斯科特在香港街头采风,为拍摄电影《银翼杀手》寻找灵感。按理说,在东方文化的符号中很少能寻觅到科幻的影子,可真正吸引这个异域客的却是这座城市中极其怪异的矛盾感——黄昏时分,斜晖洒落在异常繁华的商业大厦上,高耸入云,气势恢宏。与之相望的街区对面,是由肉铺与小摊组成的破落集市,污水横流,嘈杂的人声被身后通风机发出嗡嗡的噪音掩盖。夜幕来临时,牙医诊所的霓虹招牌闪烁着冷光,里面充斥着布满灰尘的进口用具、凌乱排线以及成群结队的蟑螂。
这种取材于残酷现实中的冰冷矛盾,成为赛博朋克世界里的一块重要拼图,也使其成为科幻文学中最有可能成真的一种世界观。这种扎根于现实的矛盾,使《银翼杀手》里的配乐充满了古典与未来的冲突。管弦乐与电子乐的结合,像是一位插满晶片的古代人穿梭在人机对立的反乌托邦世界中。当不再局限于文字的疆域,影像与音乐这两匹脱缰野马,创造出电影史上永垂不朽的片段——仿生人罗伊在酸雨与鲜血的河流中,缓缓念出那段科幻迷们永远难以忘怀的台词: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我目睹战舰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流失在时光中,一如眼泪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时刻到了。
它还有个非常浪漫的名字——"C射线演说",这是配乐、台词、背景与角色塑造结合的最完美的例子,就算没有看过这部伟大的电影,也该去听听它的音频版本《Tears In Rain》。
一夜之间,年轻人集体换上了“业主群闹事头像”。
老实说,袈裟还是得争取的
游侠网有幸采访到了11 bit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首席设计师 Jakub Stokalski先生和11 bit 工作室联合项目主管兼艺术总监Łukasz Juszczyk先生,在采访中他们为玩家们揭露了关于游戏设计的大量信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