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个能够影响玩家投票趋势的“乐子人”推测,在我看来也并不怎么成立。至少在国内玩家圈内,金摇杆奖前后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乐子票”节奏,虽然有人将第二名票数的游戏拉在一起进行揣测,但在缺乏实锤的情况下,“玩家是因为想看热闹才投票给自己不喜欢的游戏”的论点,也多少有些站不住脚。
我也更不认同所谓的“《最后生还者2》除了剧情外的部分游戏素质不错,所以……”的言论。要知道,考量这款游戏综合素质的,一直是媒体从业者视角,而玩家评分永远更多的回归本质,是单纯的“这款游戏给我的体验如何”,用硬件机能的表现来给这个奖项找原因,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强行圆。
这些差评可都没考虑过“机能优势”
所以?
其实在我看来,其实是金摇杆这个古早的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没有《最后生还者2》这种饱受争议的作品时,金摇杆的运转机制很合乎逻辑,但在《最后生还者2》,这种古老的票选方式,就会出问题了。
比如说,在《最后生还者2》这样拥有从初代继承而来的极庞大玩家基数的游戏里,【人头定胜负】的机制真的合理吗?
要知道《最后生还者1》包括重制版的销量可是超过了2000万
可以想见的是,即便玩过本作的玩家,只有30%甚至20%会喜欢这款游戏,这30%的玩家人数也远比提名中其他游戏要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饱受争议的“名至实归”,在幸存者偏差的效应下,几乎是一种必然。当然,让人多少会有些胸闷的是,大家不得不看到某编剧跳出来感谢“媒体”和“玩家”的双重支持,并且阴阳怪气地反击曾经的批评声了。
哪怕剔除掉所有讨厌《最后生还者2》的玩家,投喜欢票的群体,人数依然会比《对马岛之魂》和《毁灭战士:永恒》多得多得多
而玩家们真正的声音,那些把MC刷到飙红以至于不得不提高差评门槛,把一贯五星好评拉满的PSN商店页面刷到两星半的声音,在金摇杆的“仅限好评”机制下,被机制有意无意的“过滤”掉了。讨厌《最后生还者2》的玩家投给年度游戏的票数会散落各处,而喜欢它的票数则会集中起来,这就是在我看来,《最后生还者2》能拿到金摇杆如此多奖项的原因。虽然看起来有点荒诞,但在今年又几乎是一种必然。
谁叫《赛博朋克2077》不争气的跳了呢?
不过话也说回来,其实金摇杆上《最后生还者2》的大满贯表现,也根本算不了什么。这可以被夸大成《最后生还者2》观点对立的两方之间的战争延续,也可以被淡化成“我不喜欢,金摇杆算什么”的轻描淡写。但我最担心的是,《最后生还者2》这样的表现真的会带出一个很坏的头,让很多编剧开始以所谓的“经典剧本叙事”为成功范例,学着《最后生还者2》的套路塞美剧式的喂屎桥段。那才是真的坏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