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越多越多的事实表明,这更像是后者。
在解锁国区后的100天里,Epic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是,宣布独占。
在这段时间里,Epic相继谈下了《莎木3》、《僵尸部队4》、《机甲战士5》等12家游戏厂商,成功劝说他们将游戏放到Epic独占。
别看12这个数字好像挺少的,要知道Epic一般谈的都是有潜力的优秀作品。如果你把圈子界定在游戏市场上有潜力的作品时,你会发现12真的不少了!
相比于挤牙膏式地更新Epic商城,Epic在谈游戏独占这件事情上倒显得雷厉风行。
这给人的感觉是,Epic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游戏独占”上,“平台优化”只是次要的。如果是真的,这背后所折射的Epic价值观似乎对玩家并不友好:重视游戏开发商而轻视玩家的用户体验。
二、愤怒的玩家
商城平台更新得慢,牺牲的只是少部分Epic玩家的体验。这倒也不至于落得“人人喊打”,真正引起反感的是大规模的“Epic独占”。
在谈第三方独占时,Epic大多是在项目几近完成时再谈的。
本来很多已经在Steam上预约的游戏,就这么被Epic横刀夺爱了。
这种截胡其他平台游戏的操作,造成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是,Epic在鼓励厂商背信弃约,它摧毁了玩家对游戏信息的信任。
当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莎木3》。
在游戏进行众筹的时候,《莎木3》有一个在Steam平台登录的条款。然而在6月11日,厂商和Epic谈好之后,在不告知众筹玩家的前提下,直接宣布更换平台。
这时的玩家仿佛是一个在家里打工送丈夫进京赶考的糟糠之妻,丈夫功名还没考到,反倒是先被富家千金看上了,于是这浓眉大眼的立马就叛变。
在《莎木3》背信弃义后,愤怒的玩家一边骂着渣男,一边闹着要退款。当然始作俑者、富家千金Epic也不能在这场骂战中幸免。
作为一款暌违15年的经典之作,《莎木3》是一个情怀大于作品本身的游戏。
它登录Steam本是一个天作之合。试想一下,在午后的煦风中,待女儿小憩后,沏上一杯浓郁的乌龙茶,坐在电脑桌前,和一群老男人在社区里聊聊自己和芭月凉的青春往事。这场景多么的美好!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Epic的介入而变成一缕青烟,随风而去了。
在经历了《地铁:离去》事件、《莎木3》事件后,本以为厂商的背信弃义已经是最糟糕的结果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恶劣的影响。
三、玩家和开发者成为敌人
Ooblets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独立游戏之一。它学习了《宝可梦》、《牧场物语》、《模拟人生》、《动物之森》等诸多作品的优秀元素,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自18年在E3上的惊艳亮相后,许多玩家便对它备受期待。不过对它念念不忘的也包括Epic。